首富宗慶后欲用產業分紅做慈善基金會
5月11日,家族慈善基金(微博)會交流會,內地首富宗慶后(前)與徐永光(后)。
5月11日,中國內地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稱,中國公益慈善歷史將又一次改寫。
近日,洛克菲勒家族的當代掌門人佩姬·洛克菲勒攜全球家族公益協會成員訪問中國,該協會由24個國家的76位政商家族領袖組成。昨日,在家族慈善基金會交流會上,訪問團與中國商界、慈善界共同探討家族基金會的發展。
用產業分紅做慈善基金會
在交流會上,中國首富宗慶后攜女兒宗馥莉出席,在代表中國企業家講話時,宗慶后首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將要建立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宗慶后慈善基金會。
說到正醞釀中的慈善基金會,宗慶后笑著對坐在臺下的前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現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希望注冊登記時給些方便。”
宗慶后表示,基金會運行的資金將來自旗下部分公司的分紅,“我有150家公司,到時我會指定一些公司,每年的分紅定向投到基金會里,用以支持基金會的項目運行。”
宗慶后反復用“造血”來形容自己的慈善理念,宗慶后表示不會用現金操作基金會,“現金是有限的,用完也就完了,要把產業放在慈善事業中,才能實現持續的造血功能。”
用產業的紅利做慈善基金會,一旦虧損是否會影響慈善項目的執行?對此,宗慶后自信地對記者說:“不可能,在我的手里絕不可能。”
設想基金會將關注三方面
宗慶后坐擁數百億資產,他說,他的財富觀是,當財富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是社會的財富。但對于裸捐,宗慶后態度堅硬地表示:“我不贊成。”
宗慶后說,要讓有能力創造財富的人創造更多的財富,富人的社會責任是幫助更多的人富裕起來,做慈善的最高境界就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否則就是越救越窮,簡單的輸血遠不如持續的造血作用持久。
對于未來宗慶后慈善基金會的發展方向,宗慶后初步設想為三個方面。“諾貝爾獎一直沒有中國人的份兒,我要鼓勵國人在科研開發上創新,設立一個類似諾貝爾獎、能得到國際認可的獎項。其次,教育和救助弱勢群體也是我考慮的方向。”
被視為財富向善的“信號”
“非常激動”,王振耀說,中國首富成立慈善基金會,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信號,將會有更多的富人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加快中國富人財富向善的歷史性進程。
《2010年胡潤財富報告》顯示,全國有87.5萬個千萬富豪和5.5萬個億萬富豪,分別比上年增長6.1%和7.8%。其中資產在10億元以上的富豪平均年齡達到了50歲。
此外,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年齡平均為55歲到75歲,在未來5到10年內,全國有300多萬家民營企業將面臨企業傳承問題。
■ 點評
徐永光:家族基金會是財富最好歸宿
希望工程創始人、基金會中心網理事長徐永光認為,從財富積累到財富傳承,由富一代到善二代、善百代,家族基金會無疑是富人財富的最佳歸宿。
徐永光說,與公司基金會相比,由家族財富投入而設立的基金會沒有市場利益訴求,因此更加純粹。即便家族基金會還持有公司股份,也已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家族基金會最可靠之處還在于,后人會把家族榮譽視為生命,把繼承先人的光榮與夢想、追求卓越當作無盡的目標。此外,家族基金會的腐敗率最低,既符合邏輯,也符合人性。
目前,家族基金會在中國是起步階段,日前,由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以父親名字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被徐永光稱為大陸第一家家族基金會。
《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用私人財產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相互間有近親屬關系的基金會理事,總數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1/3。”徐永光說,這意味著,在最多25名理事中,可有8名是近親屬。
■ 背景
美國基金會多為家族出資
在美國10余萬家基金會中,90%以上為私人和家庭出資建立的基金會,其中大部分為家族基金會。
《財富的歸宿》的作者資中筠曾表示,美國漸進的改良進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私人公益事業,基金會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基金會的影響遍及全世界。
洛克菲勒基金會頗具代表,100年來,洛氏家族在教育、醫學、公共衛生、社會福利、生態保護、文化藝術、經濟發展和國際諒解領域做了很多好事,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方面貢獻卓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