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童裝出口繃緊安全弦兒企業須自檢
近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的關于兒童外套抽繩的聯邦安全法規,8月18日正式生效。而加拿大、歐盟等也相繼出臺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新規,對相關產品作出了更加詳細、更加嚴格的規定。據悉,近年來我國出口被召回的服裝產品大都是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
檢驗重點轉變暴露童裝問題
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青島口岸共檢出4批不合格出口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這4批不合格出口服裝的問題均為外觀安全問題,主要項目有小零件脫落、繩帶長度超出標準要求和可觸及的銳利尖端等原因。青島檢驗檢疫局輕紡處副處長李蓓蕾拿出幾件孩子的衣服給記者看:“這是一件孩子夏天穿的小背心,領口背面有裝飾性系帶,樣式比較時尚。但這屬于典型的繩帶問題,國內外市場都是不允許的,這類問題在出口產品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另外,像扣子這類易吞咽的小零件必須固定住,不易脫落。”
據介紹,此類問題在出口的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產品中一直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在設計過程中安全意識不強,特別是出口韓國以及國內銷售的兒童服裝一味追求花哨俏麗,往往在繩帶設計、服飾配置等方面存在隱患。同時,企業普遍重視主料,忽略輔料。青島檢驗檢疫局資料顯示,前不久歐盟通報了一批兒童棉夾克的縫紉線偶氮染料超出標準限量要求。經調查,企業將面料送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合格,但是對縫紉線等輔料未進行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兒童產品安全性在檢驗中更被看重。城陽區丹山工業園內的某服裝生產企業金老板介紹:“童裝產品的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與成人服裝相比,其做工的要求反而沒那么嚴格,所以必須把設計環節安全把關當做重點。”
李蓓蕾告訴記者,檢驗檢疫部門的工作重點也有所轉變。“現在,我們的檢驗檢疫工作也從單純注重產品質量問題向注重產品的安全性轉變了,我們各處室對所監管的行業進行風險分析,然后對高風險的行業產品著重加強檢驗監管。容易出問題的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就是高風險的行業產品之一。”
市場要求嚴格,企業須自檢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國外對于各種產品的質量要求都比我國要嚴格。李蓓蕾向記者介紹:“兒童服裝和嬰幼兒服裝的進口規定以歐美日最嚴格,他們的童裝標準確立較早,并從各種傷害案例中吸取教訓,因此其體系比我國更完善、更細致。”
從2008年起我國陸續出臺了4個涉及兒童服裝安全的國家標準,分別是《兒童上衣拉帶安全規格》《提高機械安全性的兒童服裝設計和生產實施規范》《兒童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和《進出口兒童服裝繩帶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李蓓蕾表示,我國童裝標準正在起步階段,尚不如國外成熟,在現實中將加大對國外完善的法規標準的借鑒力度。
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認為,與江浙等國內其他服裝生產基地相比,青島的童裝生產實力并不差。但讓李蓓蕾感觸最深的是,南方的民營企業老板非常積極主動。“他們對國外的法規標準非常了解,并且一直高度關注國外法規的變化,這是絕大部分青島企業所不具備的。”李蓓蕾說。檢驗檢疫局提供的資料還顯示,企業自檢自控能力差也是青島童裝出口問題頻出的原因之一。“目前絕大部分生產企業沒有實驗室或者缺乏初步檢測能力,主要是依賴第三方檢測實驗室進行安全項目檢測。有時候為了降低成本,滿足于客戶要求檢測什么就檢測什么,客戶沒有明確要求的就不檢測。”
李蓓蕾也表示,目前有自己的實驗室的企業還是少數,大部分企業不可能拿出資金建立自己的檢控體系,也就難以保證其產品的高品質。“在設計上很多企業只一味迎合客戶需求,不注意產品進口國的技術法規,而進口國的技術法規是我們檢驗的首個依據。好的企業自己會主動注意相關法規的。而目前,很多青島的企業通過了IS9000質量認證之后卻不實際用它,其實用了之后就會發現,它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做自主品牌才是生存出路
當然,兒童和嬰幼兒服裝頻頻被查,也反映了服裝出口企業生存環境日漸嚴峻的大背景。
金老板告訴記者,近年來,原材料價格和工資的不斷上漲,使服裝出口業幾乎無利可圖。青島很多貼牌生產的企業在流失客戶,眾多國外的童裝品牌將中國的業務轉向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代工工廠,比如歐盟最大的鞋類品牌GEOX就已經將其童裝部分轉到了越南。
金老板指出,與電子產品等高科技新興產業相比,傳統產業承擔的壓力更大。“隨著服裝產業越來越多地向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地方轉移,將來會有很多的貼牌生產企業撐不下去,只有自主品牌才有機會生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