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平水蔣塢養蠶專業村面臨“消亡”
說到蔣塢自然村,不少老紹興記憶猶新,作為紹興有名的養蠶專業村,只要一到收繭季節,滿村都是一擔擔雪白的蠶繭,猶如一幅充滿風情的鄉土畫卷。但昨天上午,記者走進該自然村,卻難尋覓到養蠶人家。
“再過一周左右,秋蠶就要‘上山’了,如果按照春蠶蠶繭的收購價,收入還能達到2000多元。”經過打聽,記者來到了一戶叫蔣長江的養蠶村民家。蔣長江告訴記者,今年蠶繭收購價創歷史新高,達到每公斤41元,他家一季春蠶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所以才決定養秋蠶。當記者問如今還有誰家養蠶時,蔣長江苦笑說,算上他整個自然村只有4戶人家了。
20年前的蔣塢自然村是養蠶大村,全村幾乎家家戶戶以養蠶為生,那為什么如今只有4戶人家養蠶了呢?蔣長江告訴記者,蠶繭多年來收購價一直不高,讓年輕人放棄了養蠶的家傳行業。在2008年,蔣塢自然村還有55戶人家在養春蠶,當時的蠶繭收購價是每公斤36元,按理說一戶一年收入也能達到近萬元。“養蠶辛苦,和外出打工相比,這點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蔣長江說,其實3年前在養蠶的也多是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只是如今都做不動了,才紛紛罷手,自己家里的半張秋蠶還是由63歲的老伴蔣茶珍在照料。
“由于養蠶行業多年來一直不景氣,不少村民刨掉桑樹種起了其他經濟作物,也是導致養蠶‘后繼無人’的原因。”村民蔣炳良得知記者來采訪養蠶現狀,他回憶說以前村里還曾經出臺過優惠政策,鼓勵農戶養蠶。為此,村里幾乎所有人家都養蠶,他們家也曾養過蠶,但現在也已經放棄了。“養蠶容易,但培桑難。”蔣炳良說,要使蠶寶寶結出高品質的蠶繭,較好的辦法就是種好桑樹,采好桑葉,但如今桑樹都少了,更談不上養蠶了。
面對即將消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