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企三措施應對棉花新標準
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中國棉花協會、中國棉紡織協會等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棉花新標準,自2013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標準的核心是對棉花品級指標進行改革,對棉花顏色進行HVI測試分級,馬克隆值和軋試質量與國際通用標準、檢驗水平接軌。那么,作為執行新標準關鍵一環的棉花加工企業計劃怎樣應對新標準呢?
增加皮棉雜質清理設備
據記者了解,目前新疆及內地江蘇、山東等一些400型企業都上了皮清機,加大對籽棉的排雜、排短纖維及“三絲”的清除力度,提高皮棉的品相和色澤,但棉花經過皮清機梳理異雜時也勢必將部分棉纖維拉斷軋傷,使皮棉的短絨率上升、皮棉的強力下降,不利于棉紡織企業生產。另外,增加皮清機,很多新疆和內地加工企業將影響吸風和喂花速度,造成前道、后道工序產量不匹配,打包機不能充分工作。
部分棉企負責人坦言,預計收購期間籽棉檢驗仍基本采用“目測手撕”,附以機器檢測,而且由于棉花體系分為4個類型13個級,這既需要軋花廠有足夠的垛位存放,又需要檢驗人員有很強的分垛分堆能力,達到優等優級的目的。
高薪招聘加工技術人員
新標準對軋工質量分為好、中、差三檔,主要依據是外觀形態粗糙程度和所含疵點的程度。今年新疆及內地軋花企業對加工人員的要求明顯提高,對熟練和技術人員的需求增加,一些專門承包車間加工的“包工隊”也花大力氣和高工資招聘加工技術人員,導致疆內軋花承包、租賃費用整體上漲100-200元/噸。從對阿克蘇、庫爾勒和巴楚三地的棉企調查來看,因執行新的棉花標準,軋花企業今年計劃提早對設備檢修,加大投入,更換機器重要零部件,以期提高皮棉軋工質量。部分軋花廠表示,因目前只能由生產、棉檢人員參照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和相關生產、收購、加工、檢驗、使用環節需注意的問題摸索測試。一些軋花廠根據新疆自治區技術監督局、纖檢所的要求加大棉檢室設備更換,主要是試軋機、馬克隆值測定儀、棉花檢驗臺的維修和購置,目前疆內主要使用的馬克性值儀為MC型。
調整籽棉收購策略
新標準重新修訂了馬克隆值檢驗方法,加上考慮到2013年交儲難度或將提升,軋花企業大多對籽棉收購策略有所調整。由于新疆棉區收購前期、中期籽棉品級按原標準以2、3級為主,馬值也不會出現C1的情況,因此今年部分軋花廠計劃早開秤、早收購、早加工,不再像往年一樣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開秤。10月下旬以后,隨著霜后花、僵瓣棉的采摘量上升,馬值為C1的棉花比例提高,很多企業計劃提前停止籽棉收購及加工工作,部分軋花廠表示不收霜后花、晚期花,屆時或出現棉農后期籽棉無處交售的現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