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區拒絕白色污染
棉田中,一臺殘膜撿拾機正隆隆開過,將半掩在土地中的殘膜迅速摟起;在回收車間里,廢舊地膜經過加工成了一條條嶄新的滴管帶……這是位于新疆尉犁縣的一處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現場。如今,昔日在農田中普遍可見的廢舊地膜已變廢為寶,農田生態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由于增產效果明顯,地膜覆蓋技術在中國農業生產中迅速普及。然而,一些農業生態專家指出,“白色污染”已經超過了當地農田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上限,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農田生態將進一步惡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最大產棉區新疆決定向白色污染“宣戰”,并走出了治理農田地膜污染的艱難一步。
隨著高新節水技術在新疆的繼續推廣普及,使用地膜的農田還在逐年增加,治理“白色污染”更顯得愈發緊迫。據新疆農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新疆地方地膜覆蓋面積達到3500萬畝,如果再加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整個新疆地膜覆蓋總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以上。
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在過去兩年中,新疆農業部門已經在一些縣市進行了試點,在示范區所有鋪地膜農田嚴格使用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的地膜,對回收達標的農民實施補貼。其中每年向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尉犁縣投入340萬元,絕大多數用于對當地14萬畝實驗示范基地進行地膜補貼,鼓勵農民使用較厚地膜。
今年,新疆又投入3800萬元“凈土工程”專項資金,在13個縣市開展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在示范區引導農民采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禁止厚度小于0.008mm地膜的應用。與此同時,新疆還爭取到國家農業清潔生產地膜回收項目在新疆部分縣市實施,主要內容是在當地扶持地膜回收企業和建立殘膜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的長效運轉機制。
此外,新疆還決定從明年起,在瑪納斯縣和尉犁縣開展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整縣推進試點,將通過禁止超薄地膜進田、加快廢舊地膜回收站網點建設、扶持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探索總結出符合新疆實際并能推廣使用的治理模式。
“目前,全疆農田廢舊地膜污染治理規劃已經出臺,還需要多部門聯動,從源頭抓起,推廣地膜機械化回收技術,建立激勵政策體系,構建由政府、農民、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膜資源化利用體系。”新疆農業廳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處處長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