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棉農明春種棉意愿大減 約四成棉企盤算退市
近年來,國內棉花種植面積持續下降,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11月下旬),2014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6597.3萬畝,同比減少483.6萬畝,降幅6.8%。其中黃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積為1893.2萬畝,同比下降12.7%,降幅最大。
山東省夏津縣既是植棉大縣又是紡織重地,有“銀夏津”之稱。據當地棉農介紹,全縣83萬畝耕地中歷史最高植棉面積曾達到65萬畝,至2013年植棉面積僅存30余萬畝,夏津縣是近年來黃河流域棉市凋零的縮影。河北省河間市的趙莊村也是當地重要的棉花加工生產基地,擁有大小軋花廠150多家,僅400型企業就超過20家,但今年卻很難見到棉車。一方面是籽棉收不上來,往年規模較大的企業一個棉花季能加工皮棉7000-8000噸,2012年多數企業皮棉加工量在2000-3000噸,2013年超過1500噸的企業已是鳳毛麟角,現在走進山東、河北等省很難發現成片的棉田;另一方面是加工利潤大減。河北某軋花廠負責人說,2011年國家展開收儲工作,交儲企業利潤均在2000元/噸以上,2012年即降至1000元/噸左右,2013年銳減至400-500元/噸,再減去部分指標的貼水,棉企幾乎沒有利潤。
“明年棉花可能會更少。”一位棉商介紹,2013年河北、山東多數地區遭遇洪澇災害,棉花質量下降,而交儲企業嚴把質量關,棉農籽棉交售率僅在50%左右,其余棉花少量被200型企業收購,目前仍有40%左右的棉花存在棉農家中,與他們業務聯系的幾家包地棉農均表示2014年不再種植棉花。河間市某大型優質棉種子公司負責人說,今年訂購種子的經銷商寥寥無幾,預計明年春播植棉面積可能會繼續縮減。
2014年國家可能不再大規模收儲,加上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變數大增,400型企業表示心里沒底。夏津、濟寧等地棉企負責人說,這兩年企業經營困難,很多企業瀕臨倒閉,若國家不收儲了,200型企業很可能卷土重來,這或許會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些企業表示明年是否繼續開工收購尚是未知數,部分企業甚至直言放棄,改做其他生意,市場人士估計2014年黃河流域棉花企業或將減少40%以上。
專家分析
馬俊凱分析說,從客觀角度講,近幾年的收儲政策為保護棉農利益作出了很大貢獻。但因為種棉效益不如種糧,棉農“棄棉改糧”的趨勢難以扭轉。
2008年,德州市棉花種植面積最高達到290萬畝。此后,種植面積逐年下滑,至2012年已下降到130萬畝,今年則進一步下滑至110萬畝。“預計明年,德州棉花種植面積將再下滑20%,100萬畝的關口將不保。”
棉花種植面積急劇下滑,加工能力則嚴重過剩,在這樣的產業現實面前,即使中儲棉將棉花定價權還給市場,對棉花加工廠的利好也將是有限的。而對于倉儲業來說,在失去“收儲”的庇護之后,日子恐怕會變得艱難起來。
收儲政策退出后的最大受益者,將是更下游的紡織業。“因為收儲政策抬高了國內棉花價格,國內紡織業正忍受著國內外棉花巨額差價的煎熬,大量訂單紛紛流向東南亞。收儲政策退出后,棉花價格交給市場,將緩解國內紡織業面臨的困境。”馬俊凱分析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