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深鐵路建成通車,普寧紡織趁勢崛起
普寧坐落在普寧市流沙南街道的馬柵村,是廈深鐵路沿線站點中唯一建在繁華市區的車站,這對于以服裝紡織和醫藥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普寧人而言,是個極大的利好。除了首批“中國紡織基地市”這個榮譽稱號外,普寧還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襯衣生產基地、華南最大的中藥材基地、粵東最大陸路口岸,中國至今唯一的中藥名城試點城市。
普寧紡織服裝產業起步早、根基牢、后勁足。在農業經濟為主的年代,以黃麻布、苧麻布、夏布為主的紡織品便聞名遐邇。20世紀中葉,流沙、軍埠、洪陽三埠成為成衣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憑借僑鄉獨有的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優勢,普寧紡織服裝業從1979年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服裝加工企業起步,經過20多年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三級跳”,已初具規模。
2004年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普寧“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稱號。2008年,還贏得了 “廣東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的稱號。目前,普寧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迅速,亮點凸現:一是襯衣生產一枝獨秀。該市年服裝生產能力15億件,其中主導產品襯衣3.5億件,“普寧襯衣”已成為響當當的“經濟名片”。二是休閑服飾異軍突起。內衣、睡衣、T恤、夾克、毛織品等迅速發展。三是產業鏈條配套成龍。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銷售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新辟的萬畝英歌山工業園區,擁有萬余商鋪、總投資20億元的“中國•普寧國際服裝城” (見第四章—中國普寧國際服裝城),將使普寧紡織服裝實現新的騰飛。
廈深鐵路建成通車,將有效地縮短福建石獅、廣東普寧、深莞這三個國內重要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的距離,推動普寧融入由香港、深圳到漳州、廈門組成的三小時沿海經濟圈,可有效改善普寧的交通和投資環境,這無疑成為近年來一直謀求新生的普寧市實現振興發展的重要依托之一。
普寧是練江、榕江和龍江三江的發源地,由于境內“潮客兩眾”歷史淵源相異的影響,日漸形成了“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的人文景觀,積淀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寧英歌舞、嵌瓷久負盛名,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洪陽鎮是普寧故城所在地,城內有普寧學宮、城隍廟、林則徐故居等明清建筑分布于五街一巷的各個角落,而城外的中山路騎樓建筑群則有著民國建筑特有的風味。此外,洪陽“德安里”和燎原泥溝村兩座廣東省古村落風采迷人,尤其是“德安里”占地4萬多平方米,呈現了潮汕傳統民居建筑最大型的“百鳥朝鳳”格局,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組群。
目前,普寧紡織產業生產配套比較完善,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銷售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前端擁有化纖、滌綸、氨綸、錦綸、牛奶絲、棉麻、毛料等生產門類;中瑞擁有各類針織、梭織、無紡面料等生產門類;后端擁有時裝、休閑服、襯衣、T恤、牛仔、內衣、睡袍、文胸、童裝、絲襪、紐扣、皮帶、鞋帽、拉鏈、手袋、線帶等生產門類。主要產品年產能力:化纖4萬噸,針織布100萬噸,梭織布3萬米,印染布4.5億米,聚丙織帶1000噸,服裝13億件(其中襯衣3.5億件)。普寧市翔栩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紡紗、織布、制衣于一體的大型紡織服裝企業,年產各式針織色布5000噸,服裝1000萬打,創值逾2億元,成為一個高附加值產出的工業企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