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民告:商家舊衣當成新衣賣已成“潛規則”
新買的衣服上竟有大量的毛球。
近兩年,一些細心的市民發現,一些衣著時尚的女孩,經常穿著帶有吊牌的衣服。
另外,也有市民反映,在商場買衣服時,會看到一些待售的新衣服,有穿過的痕跡。
是她們外出時忘記摘掉吊牌,還是故意為之?商場里是否有穿過的衣服待售現象呢?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
購物沒要信譽卡
4月19日,家住長青小區的張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稱她因一時大意,竟花錢買回兩件舊衣服。
張女士說,前一天,她吃完早飯后,便一個人來到讓區的一個中檔服裝商場買衣服。
一件打折的小衫,引起了張女士的注意。她覺得質量還不錯,試穿后也覺得很合身,便以80元的價格買下了。
隨后,張女士又在另外一家店,花65元錢買了一件T恤。
由于都是幾十塊錢的衣服,再加上張女士知道這樣的服裝店,幾乎從來不開發票或信譽卡,所以,她也沒有向店主索要。
買回兩件舊衣裳
當天下午,張女士一直很忙,第二天,她才騰出時間看自己買回的兩件衣服,這一看,讓張女士氣憤不已。
張女士發現,這兩件衣服,不僅沒有吊牌,更重要的是,兩件衣服的衣領和袖口處,都起了很多球,衣服里側,磨損也很嚴重,一看就是別人穿過了。
張女士對記者說,此前她也買過一件經人穿過的衣服,因為是一件外衣,并且沒有太明顯的磨損痕跡,她也沒有去找商家。
但此次,因為買回的是兩件衣服,都是貼身穿的,她覺得有些憋氣。
張女士告訴記者,在這種普通服裝店內買衣服,買賣雙方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會有什么售后服務。
所以,張女士都不記得自己的衣服是在哪家買的了,出了問題,她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對于將穿過的衣服,以特價的形式出售,張女士覺得,經營者實在太過分。
業內人士竟稱先穿后賣很正常
在一家寫著“出兌”字樣的服裝店內,與經營者閑聊中,記者得知,服裝店內的營業員,將新到貨的服裝穿上幾天再賣給顧客,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營業員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每天都有新衣服穿,也是為了把自己當模特,吸引顧客眼球。這也是人們為什么會看到一些人穿著“吊牌”衣服的原因。
但是一般情況下,營業員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會超過一周,因為超過一周,就會影響衣服的賣相了。
遇到愛出褶皺的衣服,穿過之后,營業員會重新熨一下再賣。而這大多是針對那些穿著時間短、吊牌能保留的衣物。
服裝店內,如果有營業員或是老板特別喜歡的衣服,她們干脆會把吊牌剪掉拿回家穿,穿夠了,或是快過季了,再拿回店里扔進促銷車,以進貨價或是略高于進貨價甩賣。
如果有顧客問起衣服上的吊牌,經營者多會以“其他顧客試穿時弄掉了”等借口,搪塞顧客。
記者在一家“外貿服裝打折”店內看到,店內服裝幾乎沒有標牌,很多衣服還缺少扣子、腰帶等零部件。
當記者向服裝店老板詢問衣服是否被穿過時,店老板稱,是因長期庫存來回搬運導致扣子等丟失。
對于服裝店內經營人員將衣服穿過再賣,甚至是穿舊了再賣的情況,一些市民覺得,這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是對經營者職業道德的一種拷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