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舊衣物回收箱紅火背后的尷尬難題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南京舊衣物回收箱紅火背后的尷尬:15噸處理成難題。
7月份以來,我市在多個小區試點投放舊衣物回收箱,截至9月份共在80個小區回收到舊衣物多達15噸。然而記者了解到,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再生加工企業,這15噸舊衣物目前仍靜靜“躺”在棲霞區的一間倉庫里。
據了解,“舊衣物回收箱進小區”活動由城管部門聯合一家企業開展,自7月份試點以來,在棲霞、建鄴、玄武、秦淮、鼓樓等區的80個小區共設置了160只舊衣物回收箱,回收舊衣物達15噸。近日,不少市民還致電本報,希望知曉下一步試點的小區名單,方便他們就近投放舊衣物。
不過,記者昨天從負責舊衣物回收的這家企業——江蘇利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看起來紅紅火火的回收項目,最近卻遇到了尷尬,目前這15噸舊衣物全部存放在棲霞區一間倉庫里,并沒有像活動開展之初承諾的那樣,將舊衣物運送至工廠進行再生加工。
江蘇利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唯偉告訴記者,早在舊衣物回收項目啟動前,他們就與浙江一家新投入運營的再生加工企業簽訂了供貨協議,屆時可將回收來的衣物全部運送至該企業,進行再生材料的提煉加工。出乎意料的是,這家再生加工企業在上月稱,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營后,他們發現舊衣物的再生處理成本過高,權衡再三,決定暫停回收南京的這批舊衣物。據介紹,以生產填充物滌綸短纖為例,如果從舊衣物中再生提煉,所需成本要比直接使用石油生產貴1倍。
被下游的再生加工企業“放了鴿子”,15噸舊衣物就此積存下來。“公司已經投資了160個回收箱,總價24萬元。每個月還要支付倉庫租金5000元,4名員工薪資1.2萬元,以及2000元的收運車輛加油費和過路費等,每月運營成本最少也要2萬元。”唯偉說,舊衣物積存時間越長,公司損失就越大,他正急于尋找新的合作公司,
據了解,江蘇省內僅有徐州、鹽城兩家再生加工企業,唯偉與其聯系后得知,這兩家企業分別回收羽絨、羊毛制品,而南京的這15噸舊衣物九成以上為棉制品和化纖制品。此后他又與溫州、紹興的兩家企業取得聯系,紹興的企業稱,該企業光是本地貨源都足夠“吃飽”,不會再收購外地的舊衣物,而溫州企業報價偏低,唯偉稱若與其合作,公司難以達到收支平衡。以化纖制品為例,再生加工企業視衣物質量,收購報價從600元—3000元/噸不等,而舊衣物的再生利用率普遍只有五六成,這就意味著即便15噸衣物中有10噸化纖衣物,回收公司最多也只能賺1.8萬元,除去5000元/車的運費,難以支撐2萬元/月的運營成本。
市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負責人稱,當初引進這家企業在南京回收舊衣物,是想為城市垃圾減量探索創新做法。舊衣回收在全國也是新興行業,整個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下游企業普遍不成熟,也缺乏行業規范。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重在發揮引導作用,規范企業行為。對這15噸舊衣物,他們已督促回收公司盡快找到下游的再生加工企業。
據介紹,近期又有2家舊衣物回收企業有意進入南京市場,屆時市城管局、發改委等部門將進一步完善企業準入機制,嚴格資質審核,提高準入門檻,并盡可能為其提供配套服務保障。
專家觀點 舊衣回收行業亟待攻克技術難關
舊衣物的回收和加工目前都處于“粗放型”階段,如何才能走上精細化的良性發展道路?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紡染工程學院教授耿琴玉告訴記者,舊衣回收行業要想發展,必須攻克技術難關。
耿琴玉介紹,與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家相比,我國的舊衣回收加工起步晚,技術水平低。全國僅有30多家再生加工企業,擁有全套生產裝置的企業不超過10家,真正掌握舊衣再生處理技術的企業僅一家。她說,舊衣服的再生加工視原材料、性能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每家再生加工企業最多只能處理1—2種面料。比如,寧波、紹興的處理廠集中提煉化纖制品,溫州的處理廠則主要加工棉制品,提煉羊毛、羽絨的工廠在江陰、鹽城,而提煉腈綸的工廠則在石家莊一帶。目前市場上的服裝成分復雜,以混紡為主,這也加大了企業提煉的難度。
“國內多數再生加工企業已經放棄提煉再生纖維,制作滌綸短纖等高端產品,轉而生產拖把、抹布等低端產品。這是資源的浪費。”耿琴玉分析,舊衣提煉技術水平不高,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導致提煉成本居高不下,回收價格也就上不去,對舊衣回收產業鏈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耿琴玉告訴記者,她在荷蘭做學術交流時了解到,歐盟曾斥資千萬歐元對“再生纖維的加工利用”進行立項研究。她建議,政府應對此類課題進行適當扶持,攻克舊衣回收技術難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