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具之都:冬天來了,春天在哪里?
“市面上每兩個箱包,就有一個出自花都獅嶺”,坊間流傳的說法,形象地描繪了因包而馳名的獅嶺在業內的地位。皮具是廣州輕工業中的一大支柱,僅花都獅嶺就有8000多家生產型企業,從業人員超過40萬,每年有200萬只皮具箱包從這里銷往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也帶動著18000多家皮革皮具貿易商家聚集于此,年產值超200億元……
這一組公開數字的背后,是皮具這一輕工業給獅嶺所帶來的輝煌:2001年,獅嶺被評定為“中國皮具之都”,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皮革協會最早授予的國字號輕工特色產業基地榮譽稱號之一,蜚聲中外的“獅嶺皮具”也一躍成為廣州輕工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然而,進入2014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軟著陸”,加上外貿環境嚴峻,內需乏力,外需不振,內交外困,花都獅嶺傳統優勢輕工業——皮革皮具產業陷入了較大困境,雖然30多年累積起了獅嶺皮具品牌效應,但仍然讓獅嶺的企業、專業市場感受著這個冬天不一樣的冷。
現狀:龐大代工廠的“CEO”們
在獅嶺的近8000家生產性企業中,多以OEM代工貼牌企業為主,獅嶺皮革皮具產業規模的形成,這些代工企業功不可沒。但是經過二三十的積累發展,以及這幾年不斷轉型升級,這里為數眾多的仍是幾十人的小型工廠,多且分散,達到300-500人以上的代工皮企已算是比較大的規模了。而在經濟大環境順利情況下,這些代工廠還能“生于安樂”,但面對外貿市場的困境,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的上漲,它們更多地只能在市場浪潮中風雨飄搖。
“剛來獅嶺,你可能看到了大街上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象:開著上百萬的豪車,后備箱里塞滿了各種皮革原輔材料,匆匆來匆匆去。把料送回廠里去,他還得去街上給廠里員工買菜,也許他從菜市場買回一大堆菜放在廚房后,還得打電話叫水。”一位在獅嶺皮具業浸淫多年的設計師曾經這樣描繪獅嶺代工廠老板為賺取微薄代工費的現狀。
在訂單蛋糕分得越來越小的形勢下,獅嶺皮具業競爭到了白熱化程度,成本競爭成為獅嶺大部分代工企業惟一的競爭。為了節約成本,以低報價拿到訂單并確保不虧本,CEO們就得拼命。
困境:這個冬天真的很冷
作為中國進出口的“風向標”,上個月結束的第116屆廣交會帶給皮革人的仍是令人不樂觀的訊息:繼年初的第115屆廣交會之后,再次出現采購商和成交金額環比“雙降”,傳統市場如歐盟、美國、日本等復蘇乏力,金磚國家、中東等新興市場需求疲軟,下降幅度在4%至9%不等,訂單的短期化、小額化現象更為突出,特別是新興市場的中小客戶簽單以幾萬美元為主,一些采購商還將訂單切割成每月結算的方式。
近年來,隨著歐洲債務危機持續,貿易摩擦不斷,老外也不舍得花錢了,稍早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中的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預示著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在此全球經濟形勢中,獅嶺皮革皮具產業難免受到不利影響。而在國內,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放緩,中小企業“錢荒”一時難以緩解,內需總體疲軟,而各項成本費用的增長,也在蠶食著本來就已微薄的利潤,好多獅嶺老板都感覺今年市道大不如前,2014年的冬天,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寒氣來襲。
前不久《廣州日報》記者走訪皮革業時,90%以上的商戶都感受到嚴峻的大環境,紛紛訴苦,“今年生意比往年難做,現在就是維持著,熬過去才有出路。”市場淡了,商戶想轉型,有太多的想法,行動卻不能落地,轉型后該走向何方,轉型升級的步伐卻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