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時代:讓新疆機采棉成為頂梁柱
在收儲時代,棉花質量差不斷被企業吐槽,而在直補實施的第一年,很多企業仍然對新疆棉,特別是新疆機采棉的質量不滿意。山東魏橋紡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紅霞表示,今年新疆棉花異性纖維問題非常嚴重,特別是機采棉,含雜量高,給紡織企業的生產帶來巨大困擾。目前市場上手摘棉價格高于機采棉近1000元/噸。
時至2015年1月中旬,2014/2015年度新疆棉花的采收工作已基本結束,除了部分地區仍有零星交售之外,大多數棉企已經停止收購。隨著棉花銷售的不斷推進,1月份,棉企對優質皮棉較為惜售,整體上皮棉銷售不溫不火,棉市整體清淡。
本棉花年度,新疆棉的銷售進度整體緩慢,但手摘棉卻受到了企業的追捧,雖然價格偏高,但卻被搶購一空,是今年新疆棉銷售的一大亮點。但是,近日記者卻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企業表示,與手摘棉相比更喜歡用機采棉。
相關鏈接:
生絲是中國絲綢行業中承上啟下的重要初級產品,也是繭絲綢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不僅涉及前道1000萬畝桑園、2000萬戶蠶農的投入產出,也關系到700多家繅絲企業、30多萬名職工的切身利益,更與絲綢最終產品的發展前景密不可分。目前,中國生絲年產量約12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出口量約占國際貿易量的90%,是我國唯一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壟斷地位的資源性商品,代表著中國絲綢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和地位。
在國際絲綢業,評判生絲的質量優劣(條干均勻與否、疵點多少等方面)一直沿用傳統的、受檢驗人員主觀影響較大的“黑板檢驗”方法。這種檢驗方法雖然直觀、形象,能方便地給不同類型的疵點進行分類并反饋給生產企業,幫助繅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但自動化程度不高,檢驗過程也易受檢驗人員目光、素質、經驗以及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客觀獲得生絲條干、疵點等方面的質量情況,因此飽受業界的質疑與批評。
一位浙江絲綢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生絲檢驗過程中由于采用“黑板檢驗”方法,受人為干擾因素較大,誤判率高。另外,采用傳統的方法對受驗樣絲的破壞性也很大。
如今,在世界主要生絲生產國中,應用目光黑板檢驗的除中國外,還有巴西、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在世界主要生絲消費國中,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進口生絲的檢驗標準也是以目光黑板檢驗為主。
但是,隨著現代電子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高速織機的普及,檢驗紡織原料的電子檢測手段不斷升級,在中國紡織行業中,除絲綢外,其他專業(棉、毛、化纖等)纖維檢驗都推廣使用了電子檢測技術。生絲采用電子檢驗是今后中國檢驗生絲質量的發展方向,不僅可減少人為判別誤差,而且可提高中國在國際生絲貿易中的技術標準權威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