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采棉并不可怕 將成發展大趨勢
無錫第一棉紡織廠副廠長唐戚逸表示,今年企業優先選擇的并不是新疆手摘棉,而是機采棉。他說,因為2014年是目標價格改革的第一年,新疆棉的購買方式發生變化,所以購買棉花時特地去新疆考察。他認為機采棉除了棉花品種外,其他質量問題本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棉花加工企業對于手摘棉和機采棉的加工工藝除了籽棉清理外完全一樣,并沒有特意加以區分,而有些企業很用心,加工的機采棉的長度也能達到29mm。所以,機采棉并不一定質量就差。
江蘇雙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克榮也認為,機采棉還是不錯的。他說,目前公司使用的機采棉沒有“三絲”問題的困擾,反而是手摘棉問題比較嚴重,“三絲”是后道工序非常希望避免的問題。
唐戚逸說道,今后,機采棉將是棉花生產的大趨勢,企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除了機采棉的質量要不斷提升外,企業也應想辦法適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花協會副會長梁東亞也表示,棉農最希望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所以機采棉是棉花種植的大方向。
福建長樂金源紡織董事長鄭洪表示,如果機采棉和手摘棉的價差始終保持在1000元/噸的話,那使用機采棉對降低成本作用還是比較明顯的。以現在的市場價格來看,企業有一定的利潤。金源紡織公司已經決定在今年增加棉花的用量,由原來的占比20%提高到40%。
首先是地膜混入問題,棉花種植過程中使用的地膜吸入采棉機,給紡織企業的用棉造成困擾。朱克榮說:“今年購棉的時候我在新疆呆了9天,每天看五六家軋花廠,棉花的馬克隆值之高讓人驚訝。”他表示,湖北地區的棉花馬克隆值能達到5.0以下,而新疆的棉花很少能達到這個標準,大都在5.8、6.2,長度在29mm以下,且衣分能夠達到41%~42%,棉花變得又短又粗,紡紗廠最怕的就是使用這樣的棉花。
據了解,在收儲時代,棉農為了追求高產量,而忽視棉花的質量,使得現在新疆的棉花品種大多馬克隆值高、衣分高。而2014年不再收儲以后,依然采用了之前追求高產量的棉種,且機采棉的種植,也都幾乎全部使用手摘棉的棉種,按照機采特定的行距、株距要求播種,生長期間也是手摘棉的管理模式,只有最后采收時使用機械作業。
有專業人士指出,我國從國外進口先進的采棉機,可是采收的棉花在質量上還是與國外機采棉有較大的差距,這不是機器設備的原因,而是棉種的問題。國外的機采棉從專業的育種、田間生產管理直到最后采收作業,都有一套專門為機采棉量身定做的規范要求。
有紡織企業指出,新疆機采棉質量的改善應該是一個從后道向前端傳遞的過程。去年,棉價放開,對棉農直補,受到市場壓力的只是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棉農沒有從根本上感受到壓力,所以可能下一年度棉農還會維持目前這種種植模式,但是到新棉再次銷售困難的時候,加工企業和貿易商都知道紡織需要什么樣的棉花,質量差的棉花不收了,棉農也許就會有市場的壓力,那么改善棉花質量就勢在必行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