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洋百貨們何去何從?
2015年3月2日,瑪莎百貨對外宣布,將從3月9日開始到8月間陸續關閉其在中國的5家門店,分別是上海江橋萬達店,常州新北萬達店、吾悅廣場店,溫州龍灣萬達店和無錫江陰萬達店。瑪莎百貨進入中國7年只開了15家門店(2008年高調入華時宣稱的“50家門店”似乎遙遙無期),如今卻要在半年時間內關掉1/3的在華門店,這對于這家英國最大服裝零售商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瑪莎百貨始創于1884年,最初只是由邁克爾·馬克(Michael Marks)在英國利茲市經營的一個專售一便士商品的小貨攤,后湯姆·斯賓塞(Tom Spencer)加盟,著名的Marks & Spencer公司由此誕生。
在瑪莎百貨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同一年,它正式退出了中國臺灣市場,而當時在寶島的3家門店只開了一年半時間,秉承“長痛不如短痛”的理念。而瑪莎百貨在中國內地市場,卻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意思—2008年10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一家店就選址上海南京西路,而當時恰逢上海百貨業銷售額近10年來首次下降。瑪莎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是“優質的英倫生活方式零售商”,但它的服裝被國人視作“英國大媽范兒”,食品既不便宜保質期也較短,再加上這幾年電商的崛起和國人對于洋品牌的選擇愈來愈多,瑪莎在英國的優勢在中國內地如同過氣的淑女。
即便在英國本土,這家百年貴族的業績也難言樂觀,在2014年的第三季度,幾個主要的業務板塊當中,除了食品同比銷售實現增長2.8%之外,女裝銷售同比下降5.4%;英國本土銷售下滑1.1%,而國際銷售下降5.8%。 這已是瑪莎百貨連續14個季度出現下跌。
至于中國的業績如何,瑪莎百貨回復:“我們對國際市場或在中國的銷售額不做劃分。根據已公布的2014/15上半年財報,我們在亞洲地區整體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了6.3%。1月公布的財報顯示,由于中東和俄羅斯等地‘惡化中的匯率以及宏觀經濟問題’,第三季度的國際銷售額有5.8%的下降。”
西洋百貨在華銷售遭遇瓶頸,東洋百貨也同樣“吃不開”。2012年12月在上海開業的高島屋,也存在進入上海的時機問題。這家1829年創立的百年企業,是日本僅次于伊勢丹的第二大百貨集團。在高島屋進入中國市場3年前,日本2009年就對上海開放了自由行,到日本購物的上海人不在少數,再加上海淘的力量,高島屋的人氣一直不高。
此外,和瑪莎百貨市中心地鐵邊的選址不同,高島屋距離地鐵站有一大段距離,雖然所處的新虹橋大環境不錯,但所在商圈的小環境欠火候。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曾設定銷售額為130億日元,但一年過后,僅為計劃中的一半。2014年上半年,上海高島屋百貨又曝出大量品牌撤出的消息,高島屋官方的解釋是租約到期,而品牌方則坦言是業績欠佳所致。
就算在合適的時候打入中國市場,洋百貨也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以中國第一家合資連鎖商業企業—華糖洋華堂為例,1920年在日本創立的伊藤洋華堂在其中占股3/4,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始終是以價廉物美的生鮮見長。但從去年至今卻不得不關閉了在北京的4家門店,因為北京消費者抱怨商場內“沒有Wi-Fi、停車場擁堵、有機食品和進口食品太少……”此時的中國消費者和18年前不同,他們從“唯價格論”到對品質、環境、服務都有要求,洋百貨壓力山大。
關了又開的洋百貨,也可能遭遇第二次“滑鐵盧”。1997年,巴黎老佛爺(Lafayette)在北京王府井附近一條側街開過一家店,這家1893年營業的法國高檔百貨的中國分店因為虧損僅維持了一年。2013年10月老佛爺卷土重來,這一次是與香港I.T集團合營,選址在北京西單,但開業一年就虧了約2000萬港幣。
據悉,北京西單老佛爺定位“輕奢”,采取但是“買手制”,店內3/5的品牌由由買手團隊從全球采買而來,其中200多個品牌是首次引入中國。這種模式在歐美發達國家十分成功,但中國內地消費者喜歡購買具有大眾化知名度的品牌商品,買手店的貨品小眾、知名度不高且價格不菲,銷路并不理想。這一次,老佛爺還能撐多久呢?
在中國陷入“關店潮”的洋百貨還有馬來西亞的百盛和泰國的尚泰。其中,具有馬來西亞資本背景的百盛在中國已經關閉了至少7家門店,其中有4家在2014年關閉,1家是2015年歇業的。因此,百盛也交出了在華20年的最差成績單:凈利暴跌58.4%,至3.54億元。而泰國的尚泰百貨在去年就結束了2家中國門店的業務。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指出,中國內資百貨公司多以聯營為主,而外資百貨更習慣采用自營模式。在電商沖擊下,貨品豐富不再占有優勢,在快經濟、快文化下占主流的快時尚競爭下,若無法及時調整,即會影響到品牌的總體經營。但可惜的是,大多數外資百貨的決策層面在海外,其經營策略的調整很難應對區域市場及時調整,這也使它們在消費者更敏感、更善變時代遭遇到重要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