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貿易:跨境電商是重點領域
中韓自貿協定共22個章節,首次將電子商務納入議題。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跨境電商是中韓兩國日后發展潛力最大的領域,更多的韓國服裝將以‘正規軍’的身份通過電子商務進入自貿區以及中國市場。”
今年以來,中國與韓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往來非常頻繁。5月13日,海寧皮城公司與韓國理智約、皮盟投資在浙江省海寧市簽署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資合同》,擬共同投資設立中外合資企業,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發。
5月18日~19日,阿里巴巴總裁馬云前往韓國首爾,出席了天貓韓國館啟動儀式。與此同時,百度也宣布與韓國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簡稱KOTRA)達成合作,雙方將通過百度貼吧、百度未來商店等平臺共同促進中韓兩國企業在商貿投資領域的合作與發展。這意味著更多的韓國品牌和產品,將通過電子商務和中國消費者實現親密接觸。
業內專家指出,電商領域的頻繁互動是基于韓國高度發達的互聯網產業以及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戰略。韓國是全球互聯網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該國擁有非常發達的物流業基礎設施,經商環境良好。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均十分熟悉電商和配送業務,有著較好的技術、運營基礎。也正是因此,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聚美優品等一批具有相當實力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向韓國,在中韓雙邊貿易市場上發掘更多可能性。
相關鏈接:
對于打造柔性供應鏈,云海認為,最核心的環節是用戶。從用戶到產品出發,用戶決定了產品端。在云海看來,未來的供應鏈應該是可視化、可定制化、智能化的。“供應鏈的信息化可以解決哪些問題,這是茵曼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云海指出,信息化確實可以給供應鏈的提升提供很多想象空間。“為保障產品質量,我們以前會建議工廠從哪些原料商采購原料,但這只是口頭建議,如果工廠能找到有同等質量的優勢供應商采購原料,我們也不會強制拒絕。”而在信息化系統之下,品牌商其實可以將出售延伸到原料采購,讓產品品質更具可控性。“現在原材料的結算是工廠跟原材料供應商結算的,但如果以后管控到位,原材料貨款可以從我這里結,當工廠需要什么原料時直接送到工廠,工廠未來僅變成一個組裝廠就行。”
當然要讓工廠接受“指定”的原料工廠,還需要利益的平衡。但是林雙德認為,品牌商需要的是質量穩定,而加工廠需要的是利益,只要雙方找到一個利益平衡點,加工廠其實是愿意的。而云海也指出,現在整個供應鏈在整個IT系統的建設上還有提升空間。“未來,我們每一件衣服也好,面料的供應商到底是哪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縫制的,可以通過智能的信息系統來追溯。”云海認為。
“互聯網化或稱智能化的工業企業,最大的變化是產品研發制造從原來的‘工廠到客戶’(B2C)轉變為‘客戶到工廠’(C2B),從原來的基于自己掌控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轉向基于需求進行動態資源的最優配置。”何軍表示。
云海向記者表示“現在互聯網的數據支撐,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品牌的顧客群里,到底是喜歡什么樣的衣服,喜歡什么樣的顏色,什么樣的版型好銷,都可以利用大數據很好地分析你要做什么。”
對此,吳少強也表示,現在企業對大數據的搜集已經做得非常細了,比如他們的數據也已經可以提取門店商品類型的數據、銷售的數據。不過吳少強也指出,這些數據如何能有效分析管理難度很高,仍需要挖掘并利用。“比如可以挖掘出一個消費者每年的購買次數、何時購買、每次購買多少、試了多少衣服、成交多少,可以用這些數據讓門店的銷售能力和消費者對產品滿意度的最大化。”
大數據的挖掘、利用,確實讓服裝企業有了更大的可想象空間。“我們現在下單更多是利用C 2B的模式,商品開發完之后可以放到店鋪進行預測,每一個款式的點擊量以及顧客喜愛的程度,還可以在店鋪微淘、微博和微信里和老顧客很好地發生關系。他對我們設計出來的款式,到底哪一款好銷都一清二楚,很少去盲目。”云海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