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三越否認通州項目將布局四川重慶
從北京通州核心區驅車前往大望路北京SKP,不過二十分鐘車程。年初媒體關于新光天地將落子通州核心區的報道,著實為該區域的火爆樓市添了一把火,也讓業內質疑,十余公里內兩座“新光天地”,通州項目是否有掘金前景。如今看來,這些都成了“往事隨風”。
6月25日,在新光天地蘇州店開業儀式上,新光三越大陸投資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蘇州門店是新光天地在大陸開業的首家門店,此后將陸續布局重慶新光天地和成都新光天地。
然而,當記者咨詢通州新光天地布局進展情況時,沒想到新光三越大陸投資負責人卻直接否認了該項目,并稱新光三越從來沒有對北京通州進行布局,在公司戰略投資上,也沒有參與敲定過該項目,并直言目前公司正為該事情而煩惱。
據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繼大望路項目后,新光天地將再次進京,選擇通州。該項目位于北京通州商務核心區,東北至溫榆河西濱河路,南至通燕路,西至安順路。總建筑面積46.4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34.45萬平方米,地下面積12萬平方米。該報道顯示,全國最大商業地產全程服務機構RET睿意德為該項目商業部分提供策略顧問和商業設計優化服務。
6月25日,新光三越大陸投資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新光天地目前在大陸投資戰略規劃上僅三家,分別是蘇州、成都、重慶,全是獨資。
當日,記者也多次致電該消息的發布公司RET睿意德,但直到記者截稿時,該公司的對外公開電話仍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雖然此前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合作創造了新光天地的發展奇跡,但新光三越到最后卻退出管理層。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底,新光三越決定撤出北京新光天地營運,但仍保有20%股權;吳昕達強調,北京新光天地已因商標權于5月起改為“北京SKP”,雖然經營權退出,但仍保有投資權與一席董事,“新光天地”商標隸屬新光三越集團所有。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光三越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此次選擇獨資建公司,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經營,打造一些喜歡的模式,而將來如何發展公司也有更多的經營權。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此次蘇州新光天地之所以采取獨資的方式跟此前與北京華聯的股權制的合作之傷有關。
相關資料顯示,2006年3月,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本土品牌華聯,以各持股50%的模式合資成立了北京新光天地項目。
“當時兩家企業為了引進更多的品牌,不光是北京華聯,就連新光三越都在招商方面讓出了很多的利益,也許正是這種大手筆的操作手法,在短短的2-3年時間就已經做到了百貨行業的巨頭。”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相關數據顯示,新光天地在臺灣運營團隊的管理下,銷售額自2007年開業以來始終呈現出驚人的增長態勢,2008年-2011年,幾乎每年的營業額都出現超過30%的同比增幅。
另有數據顯示,新光天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銷售額分別為25億元、33億元和48.29億元,2011年新光天地更是以銷售額65億元成為大陸百貨單店第一名,稅后凈利8億元。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雙方的合作不長。此前一直認為優勢的對等股權卻成了雙方合作的絆腳石。或許正是這兩家公司太有“主見”,以至于此前“對等控股”新光天地的優秀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挑戰,雙方合作6年后,因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管理權之爭而分道揚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