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內地赴疆棉企形勢不樂觀?
自2014年新疆棉花價格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內地棉花面積和產量遭遇斷崖式下降,依托棉花資源生存的內地棉企也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除了部分轉型的企業之外,赴疆包廠收花成為一部分棉花人繼續堅持的唯一辦法。在去年棉價先高后低的影響下,新疆多數企業沒有賺到錢,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而今年呢,這些內地赴疆棉企又活得怎樣呢?
隨著今年新疆棉花質量和產量雙下降,加之赴疆包廠企業增多,棉花加工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即便去年棉花產量高達600多萬噸,棉花質量也不錯,還是有90%左右的企業沒有盈利。可見,在新疆淘“白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年棉花資源更為緊張,內地赴疆包廠企業要想盈利難上加難。其中租賃費和市場因素是其面臨主要風險,當然也有資金、客戶等等其他因素。
首先是租賃承包費用較高。目前赴疆包廠企業主要采取了委托加工和包廠經營的方式與新疆本地棉花企業簽訂協議,其中包廠經營是與當地企業簽訂總的租賃合同,當地企業只管收租金,不插手經營。而委托加工一般確定兩個指標即保底量和加工費,保底量是最低收購數量,而加工費不僅含有皮棉加工成本費用,還包含加工廠的租賃費用。據湖北棉協了解,今年新疆皮棉委托加工保底量在4000-5000噸,加工費用中的租賃費也由1050元/噸下降到950元/噸,即使這樣,湖北包廠企業經營壓力仍然很大,主要原因是收購量不達標,委托加工方將按照合同約定給予對方一定資金補償。
還有就是市場風險。現在棉花價格呈現走低趨勢,從收購到加工再到銷售有一個時間過程,倘若在這段時間,棉價出現下降,其終端銷售價格就可能低于成本價。今年許多企業都面臨痛苦抉擇,賣既面臨虧損,不賣虧損將更大,特別是今年新疆棉花質量較差,多數企業都選擇在小幅虧損的情況下賣掉皮棉,不敢存棉觀望。
據了解,近年來,進疆的外地棉花企業逐年增多,湖北省棉花企業在疆收購加工量占新疆總收購量的8%,貿易量可能達到12%以上,在新疆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即便如此,在去年盈利的企業并不多,今年形勢也不樂觀。
因此,對于明年赴疆包廠企業來說,選擇何種合作方式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將企業經營風險降至最低的運作模式,是其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否則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將會讓其它到深刻的教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