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JI無印良品要在中國發威了
睿集設計創始人劉愷喜歡向客戶和來訪者推薦 MUJI (無印良品)門店的設計風格。他的理由是:“MUJI 的貨架、裝修上沒有什么東西,店鋪形象就是陳列商品。”對于較快速的消費品,“不喧賓奪主”是很好的解決方案。
去年 12 月在淮海路上新開的這家 MUJI 旗艦店卻少見地,并不符合這個說法。日本設計師杉本貴志和他的團隊“超級土豆”被聘請擔當設計,這是他們和 MUJI 中國區門店的第二次合作,一年前開業的成都太古里旗艦店里,隨處可見“超級土豆”從當地的舊貨市場和城郊的鄉村找尋來的裝飾素材。
木頭被選擇作為上海世界旗艦店的主要素材。它們懸在門店入口處和二樓的過道,懸掛得很低,你幾乎不用仰頭便能看到。
過去無印良品的色彩主調就是“木感”,但這些木頭的紋理和氣質都被柔化后藏在衣物和家具里,從未像現在這么顯露。MUJI 中國區的團隊在設計期間向“超級土豆”反映,這些木頭如果太突出,太尖銳,它可能是危險的。
危險如果存在,那么毫無疑問,首先是物理性的。在拐角和二樓的小木屋里,無印良品需要保證顧客不會被木頭磕碰到。但這些大塊狀又極具造型的木頭也意味著,MUJI 正在發起一場變革:這個過去用極簡風格的產品來吸引特定消費者的日本零售品牌,打算重新處理和消費者的關系了。
今天,你可以在中國的近 40 個城市里,找到近 150 家 MUJI,這個門店數占到 MUJI 所有海外門店數的將近一半,從 2017 年開始,每年還會有 50 家 MUJI 開業。未來,這些門店中 3000 平米左右的旗艦店會形成一個輻射半徑, 600 平米左右的小店散布在周圍。
但目前的 MUJI 還遠未實現這項擴張計劃,在中國,它需要被更多人認識。總有人在各處留言抱怨說,他們還從未在線下見過 MUJI 真正的門店。即便在上海,MUJI 中國區總部所在的城市,淮海路的這家旗艦店開業還是讓顧客們心頭閃過一個念頭:我可能并不真正了解 MUJI。門店外的顧客隊伍最終持續了兩三周。
大型的旗艦店被 MUJI 視為“情報發行”地。這個日文詞匯在這里的意思近似于一個品牌的展示窗口。MUJI 顯然已經不只在這里陳列產品,即便是產品,它們的展示方式也更特別。
Wallpaper 在 “2015 Design Award” 評選中將 MUJI 的一款新品烤面包機列為候選的最佳本土設計。這款由深澤直人設計的烤面包機出現在 MUJI 上海旗艦店時,一本書被佯裝成切片面包插在里頭。
老顧客回想起過去清爽的 MUJI 門店,多少感覺有些異樣。但他們也意識到,一件新事正在 MUJI 發生。更多的書被擺在了上海旗艦店里的衣物和雜貨邊上,這是 MUJI 繼東京有樂町旗艦店之后,第二次在門店里出售書籍。
令狐磊是方所書店和衡山和集的創意總監,他認為,因為書籍這一品類的加入, MUJI 邁出了自己過去一手打造的封閉的制造和零售系統。“它是要開放這個系統。”伴隨著系統的開放,書籍也會吸引更多的顧客來到 MUJI 的門店,他們可能是些“雜七雜八”的人,過去對 MUJI 的風格早有耳聞,但從未想過成為它的顧客。
像開放系統一樣,MUJI 在面對中國的城市消費者時,也表現得較過去更大方。MUJI 中國總經理山本直幸的話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我們想創造非常親近自然熱鬧的環境。”他說。在上海旗艦店,MUJI 還設立了一個叫 open MUJI 的熱鬧的公共休息空間。
但踏進紐約第五大道上新開的那家 MUJI,紐約人的感覺和我們過去的感覺相近,那就是“安靜的宜家”。
MUJI 在中國的使命顯然已經不同,這個為 MUJI 總部貢獻了超過 10% 銷售額的團隊打算收起過去被貼上標簽的安靜、冷淡的風格。
書籍因此被寄予厚望。山本直幸解釋說,“書籍的加入,能讓人們看到 MUJI 的擴大,反過來以書籍為中心,也表現出商品變得更加融合。”他們至今仍在為成都太古里 MUJI 門店的陳列設計感到惋惜,因為過于清晰地劃出了商品的區域,導致沒有“連續地表現”全部商品。
融合的展示方式過去常見于日本門店,現在,它顯示了 MUJI 在中國市場發生了變化。盡管 MUJI 稱,不方便提供上海旗艦店中各類產品的占比,但衣服,這項在中國市場為 MUJI 貢獻了超過一半銷售額的品類并沒有像以往那樣獲得最佳的展位。旅行系列 MUJI to go 和 美容護膚類產品占據了離入口最近的位置,而這些品類的數量也在提升。后者有 160 個單品。
10 年前 MUJI 中國的一項調查顯示, MUJI 在當時的主要顧客在 25 歲,但山本直幸稱,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主要顧客的年齡上升至 27、28 歲,他們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山本直幸說,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正在變得和過往的日本市場越來越像。日本市場的銷售額仍然占到 MUJI 總銷售額的 2/3 左右。
MUJI 的家具在日本市場賣得很好。在過去的兩個財年里,MUJI 家具品類的銷售額增長了 28.1%。上海旗艦店二樓的相當大部分面積劃給了家具,MUJI 的室內設計咨詢師 (Interior Advisor) 坐在入口處,他們身后的棉質和麻質床品在更多的日式木床上展示出來。
山本直幸相信, MUJI 能在中國把家具賣好——只要給它足夠多的展示機會,“上海旗艦店就是一個證明。”在開業當天,上海旗艦店的家具銷售占到總銷售額的 13%,而在其他門店,這個數字只有 3%。
“2016 年中國的發展重點是家具和食品。”山本直幸補充說。
受限于進口政策,食品品類在中國市場的所有產品中占比從來沒有超過 2.4%。但在上海旗艦店,食品占比上升到了 4.7%,有 150 種,MUJI 還為此推出了一款新品雞肉檸檬咖喱。這些食品并沒有帶上強烈的 MUJI 審美,屬于更大眾的市場,更何況,其中還有 1/3 的產品并不屬于 MUJI 的自有品牌。
MUJI 對降價冠以更溫和的名字“新定價”。這樣做很可能是為了避免傷害到過去相對高級的品牌形象。MUJI 去年上任的新社長松崎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不只是中國內地市場,無印在美國、歐洲和香港的價格都比日本高。這很難扯平,但他打算把海外各國的價格比例調整一致。“從戰略商品開始,比如說在日本賣 100 塊錢的東西,在海外統一賣 110 塊。這樣來達到我們整體的價格優勢。”
山本直幸認為,顧客的消費習慣有可能對 MUJI 的價格決策起作用。MUJI 發現顧客經常一次購買四雙襪子,他們因此降低了襪子的價格。
人們依然沒有在價格問題上滿意,但這至少說明,MUJI 在考慮擴大目標客群。這些新顧客可能過去認為 MUJI 是一種近乎奢侈的消費,而另一些則認為 MUJI 只出售風格鮮明卻難以駕馭的服裝。讓山本直幸高興的是,這些念頭都可能通過門店的展示扭轉過來。在參加 MUJI 杭州利星名品廣場店十周年的活動時,山本直幸聽說,活動的主持人終于了解到“MUJI 也是賣生活品的”。
但這一切的根本是,首先得讓消費者來到門店,哪怕是沖著在 MUJI 熱銷的《讀庫》去的。MUJI 的電子商務因此發展得也不快。目前, MUJI 中國的線上銷售額只占到總銷售額的 2.5%。
MUJI 的電子商務團隊確實正在調整擴招,以便貢獻更多的銷售額,可山本直幸堅持認為,成熟的消費市場,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場所。“我們因此傾注大量精力,在門店表現 MUJI 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山本直幸說。
這是 MUJI 最擅長的事。“很多人會因為 MUJI 的理念去買它,當然也有人買它是因為能滿足基本需求,不過這并不妨礙。”消費決策媒體“清單”的聯合創始人龔瀛琦說。所以,《紐約時報》的記者 Molly Young 寫道:MUJI 把無用的東西擺在有用的旁邊,這種兜售的辦法總能奏效。“餓了的時候,不要去超市,無聊的時候,不要去 MUJI。” Molly 補充說。
但現在,因為過去 MUJI 在中國市場傳達的觀念也正在發生迭代,門店展示的需求變得更迫切了。為此,MUJI 的旗艦店也越開越大。在過去 16 個月里,已經出現了 4 家旗艦店,它們的面積都超過了 3000 平米。從 2014 年的成都太古里全球旗艦店,到 2015 年東京有樂町的全球旗艦店,紐約第五大道的旗艦店,和 4 個月前開在上海的世界旗艦店。
如果不是有樂町在改裝時擴大了面積,山本直幸說,上海旗艦店的面積原本會超過東京有樂町大的 MUJI,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