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創新才是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關鍵要素
機器轟鳴聲中,一件件用于塑造汽車零部件的模具出爐……位于東莞市橫瀝鎮的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生產景象熱火朝天。“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條熱成型生產線,不僅打破國外壟斷,而且成本只有進口設備的一半。”中泰模具副總經理張翔自豪地說。配件輕量化、高硬度是汽車產業節能減排重要趨勢,通過橫瀝鎮協同創新中心的牽線搭橋,公司和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一起研發數年,終于攻克了這道難題。
這是昨日刊發的一篇名為《從“大而全”到“高精尖”——一個制造業小鎮的“蝶變”之旅》的報道描述的場景。連日來,憑借中央級媒體的聚焦,“世界工廠”東莞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迅速成為全國廣為關注的熱門話題。而一篇名為《直面發展瓶頸、激發新活力、創造新動能、實現新發展——東莞培育競爭新優勢》的報道則指出,正在實施的“東莞制造2025”戰略和“機器人智造”計劃,使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迅速成長壯大。目前,全市聚集相關工業機器人領域企業近200家,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約400家。由此,不難看出,正如報道所指,東莞的發展,的確由以往的粗放型、勞動力密集型,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的方向全面轉型。
這正是東莞向外界努力呈現出來的“不一樣”的一面。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依靠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依托特殊的地緣和政策優勢,東莞大力發展“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迅速形成了專業鎮集群,一個專業鎮就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如虎門的服裝、厚街的鞋業、大嶺山的家具、橫瀝的模具等。這些專業鎮日以繼夜地運轉,托起了東莞“世界工廠”的美名,但其難以維系的資源消耗和失衡的投入產出比,也遭遇了不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正因此,當年領先發展的東莞,現在再度率先開始了從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大變革。也正是這種觀念和發展模式的大變革,讓東莞義無反顧地告別傳統的發展模式,轉向創新發展的軌道上來。
幾個轉型升級中的東莞故事。報道認為,轉型升級不僅是一串串漂亮的統計數字,還是一個個鮮活的創新創業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政府、企業、個人,各個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同創新、協同發展,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實踐圖景。的確,經濟形勢變革所帶來的新挑戰,迫切需要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作為加工貿易和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城市,東莞未雨綢繆,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中國發展動力轉換的新形勢下,率先大刀闊斧地自我變革,變革發展思路,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努力形成政府精兵簡政、社會全民創新的促進創新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顯然,這樣的創新實踐,在東莞,已如同初熟的果子,向外界展現出其綺麗的一角,給人帶來巨大的期待與想象。
是的,唯有創新,才是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命運的關鍵要素。也唯有創新,才是推動一個地區、一座城市不竭發展的動力。30多年前,東莞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大無畏的決心,勇敢地開創了這座城市嶄新的命運,也為這個國家其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可以效法、可以模仿的產業標本。而今,歷史的變革,再次將東莞推到了一個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探路的角色和地位。有創新,才有東莞新的奇跡和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撫今追昔,東莞的變革,不啻是這一規律的生動注解與有力說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