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企業炮制國際品牌 “崇洋媚外”為哪般
“崇洋媚外”,中國服裝企業炮制國際品牌
“崇洋媚外”也是分等級的,有中國市場大力推廣,而且只做國外市場的。以中國制造的洋品牌,搶占國際市場,這樣的運作,都需要很多市場資源、國際人脈等硬性的要求。很多中國服裝企業這么做了,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還有一種就是中國企業注冊一個國外品牌,然后在做中國市場。去百貨商場看看,很多標榜國際品牌,LOGO仿照國外采用字母縮寫形式的,其實都是中國人制造的洋品牌。
以上兩種洋品牌,多是采用在中國生產制造的形式,也被很多行外人稱為“山寨版國外品牌”。它們由國內服裝企業進行運作,設計、生產、宣傳、營銷渠道完全都在國內進行,只是牌子的注冊地在國外,所選用的平面模特也都非常國際化,而且他們不惜租金成本與國際一線品牌成為鄰居,讓人感覺品牌非常的高端。
這些洋品牌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中國服裝企業的快速模仿能力。國際市場上LV是知名的奢侈服裝品牌,于是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個LY的品牌。而且在品牌LOGO上,Y字母也是靠在L的下方,如果不仔細看很容看成是LV的字母縮寫。
另外,很多服裝企業在對品牌命名時,也采用了仿照國外品牌的形式,例如英文字母&英文字母的形式。與國際品牌經常將人名縮寫作為服裝品牌LOGO不同的是,中國服裝企業采用的是中文名字的拼音的首字母。
但是,服裝品牌與國際市場靠攏了,就意味著中國做的品牌洋氣了嗎?筆者不這么看。國際市場上很多品牌的文化都是經歷過時間積累,文化積淀而成的。服裝設計理念鮮明,風格統一,每個系列的服裝都有突出的主題。消費者對于哪些耳熟能詳的國際品牌的文化也是如數家珍。這樣的服裝品牌積淀不是中國服裝企業只在服裝名字進行模仿就可以做到的。
服裝企業如此崇洋媚外,也有自己的考慮,因為中國消費者有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
不少洋品牌服裝的生產地和銷售地點都在國內,在國外一家店鋪都沒有。也就是說,生產這些服裝的企業在國外注冊商標后,盡管生產經營都在國內一條龍搞定,但是貼上了外國出品的標簽,搖身一變成為知名國際品牌,在價格上可謂三級跳。同一檔次服裝產品,中國制造的“洋品牌”要比國產品牌起碼貴30%以上。既然有這樣的價格優勢,中國服裝企業就開始了制造洋品牌的道路。
做不了洋品牌,可以使用洋模特
上述服裝企業參與直接的洋品牌制造環節,在服裝行業還有一種現象體現出服裝企業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就是服裝廣告與服裝秀上鐘愛國外模特。
很多地道的服裝企業,服裝品牌也是地道的中文,但是在拍攝服裝新品廣告時,多喜歡使用國外的模特展示自己的品牌。筆者與某攝影工作室的人聊過。他說,同樣的服裝,國外模特演繹起來更有品位,而且,國外模特的外形更加有立體感,也方便攝影師拍攝,所以很多服裝企業愿意啟用國外模特演繹自己的服裝產品。
同樣的道理,在很多服裝秀上,服裝企業也比較喜歡讓國外模特走秀,展示自己的服裝。{page_break}
因為有了國外模特的加入,服裝更加時尚潮流,也更加有品位。
由此看來,中國服裝企業“崇洋媚外”確實有自己的實際市場開發,品牌推廣,產品推廣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的消費形態與消費者心理也助長了中國服裝企業炮制洋品牌的行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