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e Decarnin與Balmain之間的“暗戰”
Christophe Decarnin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設計將Balmain炒上了天價
3月初的2011巴黎秋冬時裝周上,繼John Galliano 缺席Alain Hivelin在品牌形勢一片大好下,一心想要拓展輕奢華路線的Balmain Blue,卻遭到了性格守舊的Christophe Decarnin強烈反對。兩人的矛盾在秀前達到頂峰,而設計師所謂的“精神狀況”根本只是個踢他出局的借口。
不過這樣的結果,或許本來就在意料之中,甚至堪稱當務之急。雖然Balmain這個老牌時裝屋的確是在Christophe Decarnin的手上起死回生,但嚴格意義上,Balmain在時裝界只熱門了不到兩季。Christophe Decarnin那些天價的帶有強烈個人特質的皮夾克、破洞T恤和亮片裙設計的確曾在第一時間擊中了時裝人的神經,然而風格過于明顯也就意味著品牌不可能每一季都在推陳出新。當人們對所謂Balmain風格感到厭倦時,我們驚訝地發現,Christophe Decarnin居然對此泰然處之,絲毫沒有試圖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方面奮力一搏。這個可能是本時代最不善交際的設計師幾乎從不發表任何有關他自己的言論,面對媒體給出的回答總是少得足以令記者發狂,即使對方是大牌的《紐約》雜志,Decarnin還是不愿意透露他自己那點“小八卦”——換言之,任何可能引起讀者興趣的東西。媒體、粉絲、名流,當所有人都感到厭倦以致哈欠連連時,Balmain距離新的末日就不遠了。
實際上,Christophe Decarnin的離任比John Galliano更缺少看點,沒有圈內好友站出來為他撐腰,也沒有粉絲們的呼天搶地,原因再簡單不過了,Christophe Decarnin用設計培養了一批Balmain的粉絲,但這與他本人幾乎毫無干系。而Balmain呢?它仍然維持著讓人咋舌的高昂售價,但人們的確已經不再像前兩年那樣對它趨之若鶩了。
有趣的是,兩樁品牌換人風波中,涉及的都是歷經大半個世紀的品牌(Balmain創建于1945年,曾與Christian Dior和Cristobal Balenciaga并列二戰后定制時裝三巨頭),也許是新生品牌還牢牢控制在創始人手里,也許是歷史悠久的品牌反而更懂得設計師本人形象的重要性??梢钥隙?,當品牌尋找一位新的創意總監,它想得到的絕非一名中規中矩的裁縫,而是一個新的掌門人,可以帶領品牌迎來新的突破,用自己的個人魅力讓品牌始終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并且吸引到大批愛屋及烏并愿意為之買單的粉絲。
老生重談不得不提Tom Ford,當初執掌Gucci,便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力挽狂瀾,《Vogue Paris》前主編,同時也是Tom Ford好友兼伯樂的Carine Roitfeld曾說,那時的她根本沒想過要跟Gucci合作,可是Tom Ford太迷人了,令她無法拒絕。2000年前后,不知道全球有多少粉絲拜倒在這個“全世界最性感同性戀”麾下,并且對Gucci的“超級巨星風格”感同身受,Tom成了超越所有男模女模的Gucci最佳代言人,似乎只要你穿上Gucci的衣服,就可以成為下一個Tom Ford。2004年Tom Ford離開Gucci集團,專注于個人品牌和電影事業,瘦身成功的Marc Jacobs順利接棒,儼然新一代妖男代表,鬼馬創作之外緋聞不斷,令圈里圈外即使無法即刻扭轉對Louis Vuitton的老派印象,至少繞不過Louis Vuitton的名字。
要說以上兩位的設計何等驚艷絕倫,其實不見得,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兩位明星設計師,憑借自身形象的塑造,成就了今日極具影響力的兩大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