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海服飾資金鏈斷裂億海死在融資路上
這是一家曾長期為勁霸男裝代工的服裝廠,在張槎街道辦2011年的官方文件上,它被列為重點培育的骨干企業。
2013年7月15日,在張槎玉帶制衣城內,一樓服裝廠“隆隆隆”的機器聲在午后顯得特別響亮。但樓上原來專屬億海工廠的兩層廠房卻一片死寂,廠內已是人去樓空,大門被鐵鏈緊緊鎖住。
數據顯示,從去年至今,在針織名鎮張槎,超過600家紡織服裝工廠待機停業,其中大部分已走到企業生命線的盡頭。
億海工廠只是其中一家,但又是特別的一家。2004年,它從ODM(設計+代工)起步,客戶名單橫掃國內十大男裝品牌,頭頂勁霸男裝核心供應商光環,最風光時,它忙不過來的訂單間接“養活”了身邊的十余家小工廠。
在張槎服裝業,它被看作“老大哥”。但和眾多紡織服裝廠一樣,它也遭受著招工之痛、代工之痛、融資之痛,它曾欲逼“臨時工大軍”“入廠”以降低勞動力成本,曾經嘗試自創品牌欲擺脫代工之帽,甚至一度轉向高爾夫球業以期結束堅守實業之痛……
它積極尋求突圍,卻仍舊無法解決問題。結果連年疊加的問題,匯集反映到了資金鏈上,造成了一個個資金窟窿,未曾預料到的過高融資成本,如封喉一劍,讓這家為勁霸男裝代工十年的工廠,頃刻陣亡。
直到億海工廠倒下的那一刻,那些伴隨代工廠而生的種種問題一樣都沒有解決。但張槎仍然存在著上千家與億海相似的代工廠,億海工廠所遭遇的致命問題,對張槎目前依舊生存著的服裝企業而言,或許他們已經遇上,又或者,即將會遇上。
崛起
勁霸男裝核心供應商產值最高時過億
在張槎上千家紡織服裝廠中,億海工廠憑著較強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占得一席之地,在2011年官方文件上,它與安東尼、奔騰、光大服飾等并稱為行業骨干企業。
2004年3月,技術出身的袁東(化名)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張槎玉帶制衣城里,豎起了億海服飾廠的牌匾,一家日后在張槎服裝業內小有名氣的男裝代工廠從這里起步。
“張槎服裝業里,有一半做產品開發的人員都是老板帶出來的。”在億海工廠工作多年的高管林輝(化名)對筆者說道。創始人自身的特質,為億海工廠書寫了注重產品開發設計的基因,在億海工廠最高峰時,擁有20多名專業產品設計開發師,這在張槎,是個了不起的數字。這也使得億海工廠以較強的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在張槎上千家紡織服裝企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市場上,這項能力為它贏來了包括勁霸、七匹狼、柒牌、波司登等國內知名男裝品牌的青睞,成為他們的ODM代工廠。其中,勁霸是億海工廠的最大客戶,“大概有6成的業務來自于勁霸。”林輝說道。
2006年,億海工廠迎來企業發展高潮。當時算上臨時招聘的工人,億海工廠的規模一度擴張到了近800人,逼近張槎服裝行業內第一梯隊企業安東尼服飾有限公司佛山工廠員工總量。“公司產值超過了1億多元,訂單根本做不完。”林輝表示,為了按期交訂單,億海服飾把部分訂單外發給周邊的近十多家小代工廠,成了他們的“衣食父母”。
一份發布日期為2011年3月,由張槎街道辦聯合廣州市社科院共同發布的《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億海工廠與安東尼、奔騰、光大服飾等并稱為行業骨干企業,并提出要以他們為龍頭,在針織服裝行業中培育一批品牌企業。這顯示了億海工廠在業內被普遍認可的地位。
直到2008年之前,億海工廠經歷了長達兩年的“黃金時期”,“其實當時也有不少做貼牌生產的代工廠生意不好,但是我們工廠的經營狀況一直不錯。”林輝說道。
挫折
代工廠進入微利時代
2008年起,紡織服裝行業因為招工難,開始不得不大量使用薪酬是正常工人工資一倍的臨時工;2009年,紗線價格飛漲30%;2010年整個行業遭遇租金上漲壓力。與此同時,行業“361”回款規則的周期被嚴重拉長,各種成本疊加效應與“361”回款潛規則下,訂單對代工廠而言,變成食之無味棄之不舍的雞肋。
招工難臨時工盛行
2008年以后,情況開始不妙了。“金融危機倒沒什么影響,招工難比金融危機還可怕。”林輝說道。
珠三角用工荒的報道從那時起已密集見諸各大媒體報道之上。作為制造之都的佛山,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頻頻遭遇招工難,張槎針織服裝行業亦然,一些無法忍受的服裝企業,開始在內陸城市建廠,包括佛山光大服飾等在內的一批張槎服裝企業在那幾年主動走出去建廠,形成了業內一股內陸建廠潮。
億海工廠在當時還沒有考慮過搬廠,它與業內如安東尼等成為了張槎早期比較注重如何留住員工的企業之一。林輝回憶道,這一年,公司開始為員工代購火車票、員工年后準時返工有獎勵、建夫妻房、舉辦員工生日會等,招工上與專門的技術培訓學校合作,由他們對招來的生手進行培訓,這些措施使得億海工廠春節后的返工率達到了80%,成了當年所在廠區附近唯一一家能夠在年初七正常開工的企業。
但無論是對于億海工廠,還是整個張槎紡織服裝行業,招工難的問題都不可能就此解決。作為淡旺季分明的行業,特別到了旺季,紡織服裝企業往往需要招聘大量的熟手。“2007年的時候,張槎有幾萬的熟手,后來似乎就憑空消失了。”在安東尼服飾做人力資源的鄭釗波感慨道。與此同時,一個由熟手組成的臨時工大軍,悄然形成。
一名正常“入廠”的熟手,工資只有一名臨時工市場價格的一半,但工廠不會為臨時工辦理包括社保等各類福利保障。即便如此,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熟手跑去當臨時工。“臨時工大軍的出現,使得整個勞動力成本迅速上漲。”曾在億海工廠長期負責市場工作的曾小峰(化名)說道。
億海工廠嘗試過培訓生手,但是光第一階段,即前期20天純培訓階段,用于一名生手練習的人均面料就達到十公斤,近2000元面料成本,還不包括吃住等費用。生手培訓成本過高,致使張槎紡織服裝行業用臨時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所有企業都一邊苦不堪言、一邊不得不用。
“曾經試過全行業共同發起抵制臨時工的行動,大家都不用臨時工,逼他們‘入廠’轉正常職工。”曾小峰說道,但是當億海工廠堅持了一個多月后,眼看有單沒人做犯愁時,其他同行已忍不住招臨時工。于是到了后期,億海工廠只能被迫長期大量招聘臨時工,“后期臨時工至少占到員工數量的三分之一”,林輝說道。
“361”規則下雞肋的訂單
在這之后,各種成本壓力開始撲向這個行業。2009年,張槎服裝行業內一批倒賣面紗的“倒爺”一夜成了百萬富翁,當年,紗線價格足足上漲了30%,次年,開始傳出工廠租金將要上漲的說法,后來先后被證實。“原來一平方米租金只要八九元,漲價以后有的甚至達到了15元/平方米。”曾小峰說道。
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租金成本,各種生產要素成本都在不斷地上漲,擠壓了產品的利潤空間。2011年,一篇關于億海工廠接受媒體采訪的報道上,工廠的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一件報價10元的棉背心,在上漲的原材料、人力成本等疊加后,產品成本價足足提高了10%。而存在于目前張槎服裝行業的一個普遍說法是,代工毛利率普遍在10%左右。
即便如此,以億海工廠為代表的代工廠,在2009年后,還不得不開始接受行業“361”回款周期拖長的潛規則。
在紡織服裝行業的代工廠中,流行一種“361”的回款規則,也就是在當客戶向代工廠下單時,就會先支付30%的貨款供代工廠采購面料、支付人力成本等,當產品生產完成,客戶派駐代工廠的QC(質檢)完成驗貨后,只要產品不存在問題,單一簽收,6成的貨款馬上交予代工廠,余下的1成貨款也會在出貨不久后迅速結算。
但2009年開始,這個規則生變了。客戶在下單時依舊會付30%的貨款,但原來出貨時就會支付的60%的貨款被拖延到出貨后3—6個月才支付,余下的10%的貨款更是要拖到次年才支付給代工廠。
而且這中間,代工廠只要稍有差池,客戶馬上又有了再度拖延付款的理由。這種潛規則下,完全以ODM為主的億海工廠承受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基本上10%的貨款就是企業的利潤所在,各種成本又在不斷上漲,但是貨款回流又這么慢,企業接單越多,資金反而越緊張。”林輝表示,到了近兩年,即使是倒閉前的億海工廠,對代工訂單也是視之為“雞肋”。
突圍
轉型自創品牌尋求跨業救贖均告敗
面對這些與日俱增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億海工廠開始踏上自我救贖之路。它極力想擺脫ODM,投入數百萬元自創品牌,卻遭遇了宏觀經濟形勢生變、資金捉襟見肘、后期無力投入的尷尬……它看著身邊眾多涌去賺快錢的人錢囊鼓鼓后,孤注一擲,投了1000萬元跨業做高爾夫球體驗館,但這種嘗試最終仍沒能帶它走出困境,反而加快撥響死亡的琴弦。
2009年中央政府拋出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了眾多中國企業的神經,包括張槎紡織服裝等企業的擴張熱情都在此時被撬動,此時佛山轉型升級的號角早已吹響,在此下,億海工廠踏出了自我救贖的第一步,轉型做自主品牌。
為了不和自己原來的客戶“搶食”,億海工廠專門推出了主打年輕時尚男裝的系列品牌,主打品牌為“威廉騎士”。“公司為此專門組建起一支‘特種部隊’。”曾小峰表示,公司對自主品牌寄予厚望,專門篩選了10人團隊,進行為期3個多月的培訓課程,然后再按區域,把員工分派到各地,尋找代理商。
億海工廠的思路是希望通過代理商制度,先把市場鋪開,隨后一步步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等。雖然當時業內也有很多企業在推自主品牌,但由于在代理商門檻上設置得不高,一年后,負責該項目的曾小峰發現,已經招攬到了40多個代理商。
自主品牌的創建似乎進展不錯,但卻在此時戛然而止。“投入了大概幾百萬元做這個品牌,但在招商完成后,卻沒有繼續進行品牌推廣投入。”曾小峰對此頗有微詞,放棄對品牌推廣費用的投入,間接宣告了品牌創建失敗。單靠代理商直接來鋪市場,“威廉騎士”品牌在此后迅速淹沒在眾多不知名品牌中,網絡上幾乎搜索不到這個品牌的信息,消亡得無影無蹤,如同億海工廠砸進去的數百萬元一樣,石沉大海。
對于為何突然中止對品牌推廣投入,林輝回憶道,一來是在公司當時確實已經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更重要的是2010年發生了一件令整個張槎乃至佛山紡織服裝行業心寒的事件——十年成行成市的環市童服城突然遭遇拆遷命運,業界許多人將其解讀為,自己所在的行業已經越來越不受歡迎。
有著這種念想的億海工廠一度想搬離佛山。公司的總經理在次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露,已經在和江西、安徽等地商談投廠的問題。他對搬廠的理由解釋為“在多重壓力下,無論如何開源節流都無法阻止企業經營下滑的趨勢”。
“最后還是因為投入成本太高的問題,放棄了搬廠的想法。”林輝說道。但億海工廠依舊還是希望盡快擺脫微利ODM的艱難現狀,他們再度想到了創建品牌。受曾少量為高爾夫球品牌服飾代工的啟發,這次他們想到了高爾夫球服飾品牌。
在2010年底籌謀了半年后,林輝以為年后就會開始新一次品牌創建攻堅戰,結果僅僅一個月后,公司負責人袁東突然宣布改做高爾夫球體驗館,通過高爾夫球教學,以教代促。“做實業太難了。”林輝告訴筆者,提出新方向后,袁東曾向他反復念叨道,自己的工廠數百人沒日沒夜地干,卻不如別人一家投資公司幾個月賺得多。
顯然,億海工廠在2011年時,決定尋求跨業的救贖,同期,置地兇猛的品牌服裝廠雅戈爾早已幾次刷新杭州的土地出讓單價,而在佛山的陶瓷行業,則已經有累積上百億的資金涌向了房地產。
但億海工廠依舊沒有得到眷顧。這家設在創意產業園的高爾夫球體驗館光一季度的物業管理費就達30多萬元,還不算其他的運營成本。林輝抱怨道,“這得賣多少件衣服才能賺回來?”而更令人心碎的現狀是,直到億海工廠宣布倒閉清算前,這家體驗館仍舊未到達收回成本的階段。
隕落
資金鏈斷裂億海死在融資路上
在紡織服裝行業,億海工廠是十年老手,但在資本市場,它卻是個新手。它早前并不知道,比融資金額更高的,是融資成本,但多次轉型嘗試的失敗,微利的訂單,過高的企業運營成本,讓它耗去大量資本乃至出現赤字,它不得不通過融資貸款來填補窟窿,而過高的融資成本,讓窟窿越來越大,最后成了無邊的黑洞,瞬間將它吞食。
無論是原來代工生產服裝還是后來的高爾夫球體驗館,2012年開始,袁東的心思根本都不在此處。
“去年起,他每天都疲于思考要如何還清債務。”林輝告訴筆者,當時主業令人心灰,投資項目又未有成果,億海工廠的資金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入不敷出,這家年營業額保持在數千萬元的代工廠,在經過幾次轉型嘗試后,早已耗去了大量的資金,而“361”回款周期的拖延,主業越是繁忙,意味著億海工廠為此提前墊付的運營成本就越多,公司銀行存款上的資金數字就會越小。
一些生產要素的價格也是有增無減,原材料價格、人力成本價格繼續每年遞增,而億海工廠倒閉前,僅剩的300多名員工中,居然有近一半是臨時工。這已經是一家岌岌可危的企業。2013年年后,銀根再度收緊,一些欠款到期下,億海工廠不得不四處舉債,在勉強補上這次資金窟窿后,因為虧損面在不斷擴大,到了下一次還款期到時,億海工廠又必須還上更多的錢。
如此的反復幾次,資金的窟窿越來越大,但融資的渠道卻越來越窄。終于,今年三月,窟窿已經無法填補,億海工廠資金鏈嚴重斷裂,公司宣告破產倒閉。
這家在服裝業浮沉十年的代工廠,就此劃上了一道生命的休止符。7月15日的下午,張槎玉帶制衣城內“隆隆隆”的機器聲依舊響起,死去的億海工廠成了這里一時熱議的話題,但在這之后,億海為這個行業留下最彌足珍貴的,大概是大家討論過后的那不言而喻的沉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