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現在的大學生服裝可以是這樣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師范院校別和服裝糾纏不清。
日前,江蘇師范大學第一期。女子學堂開班,共有60多名女生參加。課堂之上,長發飄飄的女生身著民國服飾,動作優雅地學習茶藝,讓不少圍觀學生大為驚嘆,“原來現在的大學生可以是這樣!”。
據悉,江蘇師大首屆女子學堂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出現,分為四個工坊:女工坊、雅樂坊、學思坊、健身坊,沒有專職教師,各項技能的培訓學習都是由學生互助完成。如果女子學堂單純是學生自發組織的校園社團,那這些師范女生還真是萌萌噠,可愛極了。但是,江蘇師大的學生社團還是擺脫不了中國高校的“成人病”,放不下心,放不開手,因此難免蒙上濃郁的行政色彩。看到“在進入學堂前,學院會進行面試審核”、“身著民國服飾”,筆者的所有欣喜頃刻間煙消云散了。
今年6月,江蘇師大連續第三年舉行研究生漢服畢業典禮,要求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穿漢服、行漢禮、奏漢樂。聯系本次女子學堂的民國服裝,似乎讓人覺得,江蘇師大與服裝糾纏不清了。如果6月的研究生畢業典禮學生著漢服是為了響應“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中央精神,打造國學特色,那這次女生學習十字繡、針織、茶藝、鋼琴、古箏、繪畫、攝影、瑜伽等穿上民國服裝,又是在打造什么特色呢?
作為一所師范院校,為學生的未來教學培養一技之長傾其所能,提供幫助,確實是非常溫馨的事情。但是,談特色必服裝,未免與師范院校培養未來師資的辦學特色相去甚遠。當下我國高校學位服,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4年審定通過。不過,這種學位服中國元素很少,西方特色突出,基本上照抄自歐美學位服,于是為打造學位服的“中國特色”,各高校各出奇招,花樣翻新,江蘇師大的學位服顯然就有跟風之嫌。一所學校的特色總是以其獨特的辦學方向、深厚的文化底蘊得以呈現,這就是陳寅恪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師范院校不注重“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精神內涵的建設,卻盲目跟風,搞形式主義,玩花樣,這并非教育之本分,亦非學生之福氣。
高校經費是有限的,沒必要如此財大氣粗地跟服裝攪在一塊。特別是師范院校,作為培養未來師資的高校,更應該把錢用在刀刃上。學校內部建設、教師教育、教育科研、學生實踐等所需經費都遠比一身民國服裝重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