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外貿服裝幌子賣 90后成洋垃圾購買主力
地處粵東的陸豐市碣石鎮,憑借一條從越南經廣西入境再到碣石的走私路徑,近年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洋垃圾”交易市場,大量國外舊衣物經此中轉流入國內,而這些“洋垃圾”再經物流銷往全國各地,其中便包括南昌丁家巷。
記者走訪中發現,南昌丁家巷、西湖橫街等“洋垃圾”服裝店大多盤踞10多年,盡管多次整治但屢禁不止,經營戶長年和執法人員玩“躲貓貓”,如何根治成為亟需解決的難題。

“洋垃圾”服裝未經消毒直接售賣。
廣東碣石鎮“洋垃圾”服裝大量流入南昌市場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世上有一個地方遍地服裝卻無人撿拾,你肯定會嘲笑這純屬無稽之談。但若你親自到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便會相信“衣比紙賤”絕非天方夜譚。在那里,衣服賤到了什么程度?一件件衣服如垃圾一樣,從載滿服裝的三輪車上掉落地上,卻無人理會。
在廣東陸豐碣石,一個擁有33萬人口的海邊大鎮,據說有1萬個碣石家庭靠販賣那些外國人——甚至是外國死人淘汰的舊服裝發家致富,他們把這些衣服賣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據報道,碣石鎮有幾個“洋垃圾”集散地,通過海上走私的方式,平均每天都有一個集裝箱的服裝運到這里來。而每個集裝箱可以裝1000大包的服裝,每包重100公斤左右。假設每件衣服重0.5公斤,單個集裝箱可裝約20萬件,初步估計,每年的“洋垃圾”服裝銷量約上億件!
“我們的外貿衣服就是從廣東碣石那邊批發過來的。”記者在南昌丁家巷“洋垃圾”一條街走訪時,有店主告訴記者,他們所賣的舊衣物大多來自于碣石,通過物流的方式源源不斷地銷往南昌。
打著外貿服裝幌子賣“洋垃圾”90后成購買主力軍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些“洋垃圾”服裝搖身一變,打著“外貿服裝”等名號,堂而皇之地進入虛擬的網絡市場,由于款式新穎、獨特,備受年輕人追捧。有網商打出“僅此一件”的口號,迎合年輕顧客,銷量頗豐。
“由于大多是日韓的衣物,在款式設計上比較新穎,備受年輕人青睞,90后是‘洋垃圾’服裝購買的主力軍。”南昌市西湖區工商局中山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年輕人歡迎是這些店鋪“長盛不衰”的一大原因。
記者發現,這些外貿服裝的價格呈現兩個極端:樣式比較“另類”的,價格較高,一件上衣能賣到100到200元;而樣式大眾化的衣服則相當便宜,二三十元就能買下來。購買這些衣服的顧客也明顯地分成了兩類,年輕人主要購買那些樣式另類的服裝,一些中年婦女則喜歡那些便宜的大眾服裝。
這些衣服存在這么多問題,購買者為什么還如此熱衷呢?一位學生模樣的人對記者說:“這些衣服款式新,別的店買不到,至于有沒有商標、廠址,無所謂,這些衣服也只是穿幾個月,過時了就扔了。”因為價格便宜,中老年人也喜歡這些便宜的外貿服裝,“都那么大歲數了,還追求什么名牌?”
經營戶與工商局“躲貓貓”盤踞丁家巷10余年
早在1985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衛生部就發布了《禁止銷售進口舊服裝的緊急通知》,并在通知中解釋:這些舊服裝,實際上是國外廢棄的破爛。穿著這些服裝,將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更有損國格和人格。
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為何“洋垃圾”服裝卻屢禁不止?南昌東上諭亭街正規服裝店老板王麗(化名)告訴記者,丁家巷、西湖橫街等地的“洋垃圾”服裝店有10多年的歷史了,從沿海城市批發來的舊服裝,好點的按件批發,差點的就“論斤稱”,幾乎不需要成本,運到南昌以后每件賣幾十塊錢,利潤空間很大。
“這些‘洋垃圾’經營戶弄得執法部門心力交瘁。”南昌市西湖區工商局中山分局負責人表示,他們多次聯合海關稽查局、公安等執法部門,對中山路丁家巷等各個巷口的“洋垃圾”服裝店進行突擊檢查,曾一次查繳“洋垃圾”服裝2卡車3000余件,并進行了銷毀。但時隔幾個月,“洋垃圾”服裝又“死灰復燃”。工商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經營戶藏身民房,和執法部門“躲貓貓”,一遇到檢查就躲起來,等他們一離開又開始販賣,很難根除。
現有監管難以根治需建立聯合整治長效機制
丁家巷等地的“洋垃圾”服裝店是從外地批發來的,源頭難以控制,存在的歷史時間較長,另外經營戶人員成分比較復雜,賣“洋垃圾”是其賴以謀生的手段。對于“洋垃圾”服裝為何難以禁止,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這和現有的法律法規有一定關系。
據了解,現有的法規還是1985年頒發的一則通知,至今已經30年未更新。雖然明文規定商販不準購進和出售進口舊服裝,但對于違反規定如何處罰等均不完善。
另外,“洋垃圾”的整治涉及到工商、衛生和公安等多個部門,對經營“洋垃圾”的監管,只有工商一個部門進行監管,顯得勢單力薄,效果不明顯。要徹底取締“洋垃圾”,必須實施綜合治理,先完善相關法律,由政府牽頭多部門參與聯合整治,并建立起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取締非法舊服裝市場。
相關消息:東莞瘋狂洋垃圾:20元的進口貨多為國外死人衫
虎門寨商業街,正擺賣的服裝有的比較陳舊
查獲走私的電子產品
獨家調查“毒”害
東莞:瘋狂洋垃圾
拿貨2.5元一件,單件買10元至30元……東莞虎門有中國服裝名鎮之稱,東莞大朗則以毛織出名,但在這兩個地方,有些攤檔銷售的便宜外國衣服和毛衣,竟是國家明令禁止的“洋垃圾”!
這些“洋垃圾服裝”,不但明目張膽毫無顧忌地進入服裝城店鋪,而且生意相當紅火,還有檔主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
記者實地暗訪調查發現,“洋垃圾服裝”大多來自韓國、法國等地,店鋪老板以每件2.5元不等的價格向全國批發。
暗訪地:虎門
“庫存批發”都是舊衣服,躲躲藏藏貓膩重重
都說潮汕有廠,細問卻諱莫如深
二十多元可買進口貨
東莞虎門寨商業街商鋪林立,人流熙攘,樓上樓下清一色是服裝店鋪。富民時裝城旁有多座服裝批發商場,下午3點左右,不少攤檔把衣服擺出道路,“25元”、“29元”,寬大的衣服一字擺開,有些衣服脫線掉毛,掀起顯得有些破舊的衣服看商標,明顯是韓國標簽。
記者假裝嫌衣服有點舊而且破了,問:“你這些衣服不會是穿過的吧?”店員笑笑說:“開玩笑,我們老板都在這里賣了幾年了,這衣服回去用針線加工一下就可以了。”
記者隨后問對方工廠在哪里?店員遮遮掩掩:“我們的企業在潮汕,如果你要大量的貨,可以便宜一點。”
買貨非得要熟人介紹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洋垃圾服裝”從潮汕流進虎門,借著這幾年韓版服裝興起的風頭,堂而皇之進入服裝市場銷售,在虎門寨振華路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