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全面落實 新疆紡服產業帶動就業率
政策措施全面落實,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集聚漸成規模,帶動就業工作成果斐然。
201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工作在2014年“開門紅”的基礎上又取得了重要進展。據悉,新疆全年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17.9億元(其中兵團66.6億元),較上年增長231%,全年實現新增就業9.7萬人(其中兵團1.36萬人)。
政策措施全面落實
繼2014年下半年制定實施7項扶持政策外,2015年1月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又制定出臺崗前培訓補貼資金管理和社會保險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措施。共下撥企業貸款貼息、出疆運費補貼、技能培訓和社保補貼等專項資金32.8億元。
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中央和自治區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三城七園一中心”為主的重點園區道路、供排水、污水處理設施和紡織服裝標準廠房,完成了71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道路240公里,供排水管網600公里,新建擴建污水處理設施項目7個,建成紡織服裝標準廠房360余萬平方米。
市場拓展取得成效。在中央軍委領導和自治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軍委后勤保障部已確定2016年在疆采購價值1.5億元的軍隊被裝產品。
在市場拓展方面,新疆紡織服裝企業積極“走出去”,參加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等國內展會活動,集中對外宣傳。同時,大力“引進來”,通過舉辦第四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邀請中亞、俄羅斯等國際著名服裝設計師來疆發布,積極爭取國內外服裝品牌企業在新疆采購產品。
因地制宜加大對南疆地區支持力度。南疆地區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重點,2015年共向南疆四地州撥付專項資金9.89億元,占全疆的49.97%。
自治區因地制宜,以縣鄉為主,以發展特色紡織服裝業為切入點,在總結推廣喀什英吉沙縣“總部+衛星工廠”生產經營模式的基礎上,支持服裝、家紡龍頭企業在鄉鎮建立分廠或衛星工廠,方便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
重點支持阿克蘇紡織工業城和紡織服裝產業集中的縣級園區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和田市吉亞鄉艾德萊斯綢、洛浦地毯、英吉沙手套等產業集群發展和龍頭企業發展,一系列名師培訓、創意大賽、產品推廣、網絡眾籌和建立就業工場等活動有序展開,成果豐碩。
產業集聚漸成規模
隨著阿克蘇、庫爾勒紡織服裝城和奎屯、精河、瑪納斯等園區基礎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完善,新疆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地。2015年,全疆新增紡織服裝企業382家,其中內地紡織服裝企業來疆投資設廠103家,計劃投資額達400億元。天虹、金等棉紡織龍頭企業和紅豆、即發等知名服裝品牌企業來疆投資設廠,如意、華孚、新野、華茂等前幾年在疆投資企業也加速擴充產能。
產量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全區棉紡新增產能346萬錠(含氣流紡),服裝新增產能9052萬件(套)。主營業務300萬元以上的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3.52億元,同比增長10.3%。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紗線54.91萬噸,增長27.1%,服裝1346.8萬件,增長35.6%。全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1.6倍,應繳增值稅5.67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
企業培訓和就業成為主渠道。全年培訓9.5萬人(不含兵團,下同),其中企業培訓6.1萬人,占總培訓人數的64.2%,培訓后就業率89.5%。企業就業6.7萬人,占全年新增就業人數的81.7%,比上年增加了319%。其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4.1萬人,占企業就業的71.9%,比上年增加195.2%。還有一批以家庭為單位從事服裝配料等相關產品生產,初步形成了紡織服裝產業就業鏈。
產業援疆成效明顯。各援疆省市不斷加大產業援疆支持力度,特別是浙江省、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等紡織服裝產業綜合實力強的省市,全年牽線搭橋引進紡織服裝企業59家,項目計劃投資143億元,預計可新增就業6.1萬人,2015年新增就業1.46萬人。實施援疆項目41個(其中兵團2個),援疆資金共計10.18億元(其中兵團7050萬元)。
2016年,新疆預計完成紡織服裝固定資產投資455億元,實現新增就業人數11萬人,培育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30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在發展思路上,以棉紡織為切入點,以印染為突破口,以服裝和針織品為重點,逐步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