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服裝經銷新途徑之三:奢侈品直營
2010年,國際代理商的現象已陸續出現。7月26日,世界知名奢侈品牌HugoBoss被曝出將于下半年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此前,Burberry等一批國際大牌也相繼“甩掉”中國代理商,收回代理權做直營。
其實,早在2009年底,被稱為“名牌潘”的香港富豪潘迪生,就與美國服裝品牌PoloRalphLauren結束了9年的合作,同時還失去了TommyHilfiger中國內地的代理權。而以手袋聞名的美國奢侈品牌Coach也從代理商俊思集團手中收回中國零售業務,只留下5家旅游零售點由第三方零售商運營。
目前,世界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中的80%已進入中國市場。但在這些企業蜂擁進入中國的同時,中國本土企業卻僅僅充當著分擔風險的先頭部隊角色。“讓中國本土代理商永恒來做中國市場是不可能的,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占領市場,3~5年后等市場完全成熟后,再收回代理商的經銷權,然后再讓分銷商到二三級城市去開辟新市場。”羅貝拉亞太董事會的總經理Andrea日前在澳門舉行的第五屆奢侈品國際峰會上透露。
國際品牌的直營化并不表示代理加盟模式的終結,成熟的發達市場也有代理商。只不過,發達市場的代理商并不像國內傳統代理商那樣職能單一,他們的定位是控制零售渠道,將進入零售市場的渠道集成打包“出租”給想要進入的品牌商。
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日本的商社,比如伊藤忠,以及中國香港的利豐集團。這些渠道商擁有某個市場的成熟完善且極富競爭力的渠道資源,比如,很多不可復制的位于黃金地段的商鋪都是渠道商的自有物業,或長期租賃合作,這些渠道商還擁有完善的物流倉儲體系,品牌商想進入這個市場,很難繞開這些渠道商,不然,品牌商就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代價來獲得商業資源。
同時,這些渠道商會為品牌商制定詳細的市場拓展方案,包括法律層面的提醒建議、管理輸出、當地市場的人員聘用薪酬體系搭建、詳細的市場數據與市場分析、政府政策層面的溝通與準入,共享本土人脈資源以免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以及幫助或主導品牌商在當地市場的價格談判等服務。
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日本的伊藤忠了。由于從外部進入日本市場很難,比起與外部品牌直接進行交易,當地消費者更信得過像伊藤忠這樣的“商社”,認為“即使價格高一點也沒有關系”。因此,在伊藤忠強大的渠道品牌影響力,及對零售的高度整合的作用下,伊藤忠掌握有近130家歐美時尚品牌在日本的運營,從高到低、從奢侈到休閑的各類品牌兼有。伊藤忠幾乎成為海外服裝品牌進入日本最重要的、且難以繞開并“拋棄”的“通路”。
因此,繼續深化、集成商業資源,打造渠道品牌影響力,是國際品牌代理商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