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理性回調 新舊接軌變數仍多
本年度,國內現貨價格在7月9日達到10年來高點后,近日開始小幅下滑。對比近8年國內現貨走勢圖形,本年度明顯“與眾不同”:截至目前,運行曲線雖然類似2005和2009年,但重心大幅上移超過3000元/噸;年度后期(進入7月)雖然也向中間區域靠攏,但仍然高高在上。
近日現貨的向下運行應屬理性回調,因為供需因素已經悄然變化,需求方面:1、紡織生產進入為期三個月的傳統淡季,耗棉正常減少;2、紡企庫存相比往年明顯提高,采購需求更顯不足;3、棉價出現下滑,需補庫的企業進一步壓后采購時間;4、一些庫存過長企業甚至開始拋售棉花,工業庫存再次轉化為商業庫存。供給方面:1、棉企擔心價格下滑,出貨增加;2、國家隨時可能拋儲,60萬噸成為潛在供應;3、新棉即將上市,預期供應量加大。
2009/10年度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度,即將到來的2010/11年度或許也將有一個不尋常的起點:從歷史數據看,過去7年新舊年度皮棉的接軌價格在12700-14300元/噸區間,上下價差僅1600元。而本年度,市場多方預期接軌價格將在16000元/噸左右。
但究竟在什么價位接軌,后市仍有一定變數:
1、天氣情況。今年棉花生產持續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春播低溫,播種推遲10-20天,棉苗偏弱;苗期新疆大范圍降溫降水,受災嚴重,部分絕收地區雖進行補種,但生長推遲,其他地區也不斷傳來災情;6月天氣恢復,各地棉花迅速修復,長勢好轉,但進入7月,長江流域持續強降雨已半月有余,受災地區不斷擴大,近日山東部分地區也遭強降雨襲擊,棉花倒伏、蕾鈴脫落。不利氣候一方面將直接導致棉花減產,一方面生長進度繼續推遲,不僅影響上市時間,也使坐桃期縮短進而影響產量。
2、棉農心理及市場博弈。由于幾方面原因,棉農對新年度收購價預期較高,如果達不到預期,可能會推遲出售:(1)今年小麥、玉米收購價明顯提高,山東德州地區小麥收購價已達1.02元/斤,玉米也在9毛以上,加上大蒜、辣椒等其他經濟作物價格上漲,棉農對棉花的期望值很高;(2)2009年收購價前低后高,而08年情況也很類似,很多較早交售的棉農越來越覺得吃虧,推遲交售的心理增強;(3)隨著種糧增收和外出打工收入提高,很多地區棉花收入在農民總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農民不再依靠賣棉為生,交售積極性下降。
即便如此,歷數往年情況,在新棉收購環節的博弈中,棉農仍始終處于弱勢。一方面由于棉農力量分散,難以形成價格聯盟;一方面掌握的市場信息仍相對有限,并且不愿承擔過高的風險,落袋為安心理很強。所以雖然今年多數棉農的心理預期都在4元/斤左右,但在加工廠擔心市場風險,推遲收購的情況下,價格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3、紡織形勢。金融危機之前幾年,紡織行業持續出現過“淡季不淡”的情況,而今年之所以呈現明顯的淡季特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1)隨著棉、紗價格持續上漲,下游無論是織造企業還是中間商,都積累了一定的原料庫存,銷售市場稍一轉淡,企業立刻停止采購,加之原料價格下滑,一些企業甚至開始拋售庫存;(2)由于下半年全球經濟形勢難測,采購商對市場難以把握,訂單量有所減少,加之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企業對中遠期訂單表現謹慎,接單量也有所減少。
9月份紡織服裝行業將迎來銷售旺季,但一方面全球及國內經濟復蘇形勢都比較復雜,經濟增速面臨下滑,一些國家甚至已經重啟新一輪刺激措施,使紡織消費重現上半年的高增速存在困難。一方面雖然進入7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但市場的升值預期仍然較高,人民幣長期升值趨勢也較難改變,紡企利潤可能削減。同時,下半年紡企融資形勢也較難預測,銀行貸款有適度收緊的可能,社會資金的進入速度也可能減緩;而一旦各環節增速下降,紡織業勞動力和原料成本提高的影響將更加明顯,企業經營難度將加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