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各點紛紛漲價 風險由誰擔?
現在無疑是買家的時代,這限制了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美國洛杉磯牛仔褲品牌Bishop of Seventh的首席執行官兼創意總監Chachi Prasad稱,任何形式的漲價都會刺激顧客選擇其他品牌,“現在已經沒有所謂忠誠于某個品牌的說法,消費者會算盡每一分每一毫。”
問題的關鍵在于:究竟廠家和零售商們在這種成本壓力下能堅持多久不漲價。如果漲價,又會嚇跑多少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漲價壓力已經蔓延至整個時尚界。成本上升出現在生產鏈中的幾乎每一個環節,而這個趨勢絲毫沒有減退的跡象。從經濟不景氣導致的零售商存貨量減少,到原材料例如紗線、纖維和紡織物等的成本上升,還有中國和孟加拉等作為主要生產地的勞動力的升值,最后是軍事備用船的數量增加使得運船數目減少,船運價格上漲和運輸時間的延長。費用的增加無處不在,但替代品的采用也往往不盡人意。盡管空運可以加快運輸速度,但會繼續加重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而把目前在中國沿海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內陸地區甚至中國境外,又會為產品的質量和運輸速度帶來太多未知因素。
運費、原材料、勞動成本紛紛漲價
LF USA是利豐有限公司(Li & Fung Limited)旗下子公司,公司總裁Rich Darling,認為,“目前成本持續上升的趨勢應該會在2011年開始穩定下來。但從現在到那天到來之前,價格將會繼續波動。最不幸的是這次成本上漲來得不是時候,現在的消費者不會輕易接受漲價。”
HMS Productions Inc.的首席執行官Spenser Alpern補充道,“今年貨運費用漲了大概300%,原材料價格上升了10%-20%,勞動成本也比往年高了10%-15%,再加上預計今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會繼續下跌大概3%。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會使總體成本攀升5-10%。在經濟沒有完全復蘇的環境下,消費動力不足,現在不是加價的時候。另一方面,如果要從其他環節下手,包括在設計上去縮減開支是不明智的。”
作為眾多產品的主要生產地,中國經濟的超速發展,使勞動力成本也迅速提高。以尋求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業界正設法把生產線從交通方便設備完善的中國沿海地區往內陸地區甚至往中國境外遷移。Darling指出,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印度尼西亞這類地區被看作是“重點市場”,而孟加拉仍然“競爭力十足”,盡管近來當地工人要求加薪進行了罷工,那里的勞動力成本還是比中國沿海地區便宜。Jones Apparel Group Inc(Jone)的首席執行官Wesley Card透露,目前Jones已經把部分生產線轉移到越南和孟加拉了,但是針織品和鞋類仍然主要在中國生產。
原料價格不穩定是個大問題。棉花(18125,385.00,2.17%)的價格在持續一年上升之后終于到達一個穩定的水平,但是Darling告誡大家還需要留意其他原材料的價格趨勢。“上等的皮革價格波動很大,每尺價格猛漲了40%-50%,所以皮具產品例如鞋和皮包產品升價的壓力會比服裝大。”
“越是重材料的產品,越容易受成本上升直接影響。” Jeff Edelman是美國顧問公司RSM McGladrey Inc零售部和消費者產品咨詢服務部的主管,他表示“那些掌握著定價權的品牌巨頭會得益。例如,重在設計的高檔皮包品牌Coach,有強大品牌影響力的Nike,和產品種類繁多的高級男裝品牌Polo Ralph Lauren。”{page_break}
不同品牌對漲價的應對之策
生產成本上升對價格所造成的影響往往無法準確衡量,不同品牌不同產品間的差異也很大。
男士服飾零售商Jos. A. Bank Clothiers(JOSB)的首席執行官Neal Black稱,“雖然把成本上漲的影響推向消費者是我們的一貫作風,但我們也一直在測試消費者對漲價的接受能力。如果新的價格不被接受,我們會想辦法尋找一個中間的合適價格。” 他感嘆道,“最終,價格還是要讓消費者接受才行。”對于是否會縮減其他生產經費去維持利潤,Black表示他對此沒有計劃,“只要我們保持產品質量好,價值高,我們就有可能擴大市場占有額從而在目前消費者購買力疲軟的環境下保持銷售增長。”
Larry Fox是加拿大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屬下的零售顧問公司Karabus management的常務董事,他表示,面對著成本的上漲,消費者購買力不足,利潤的減少是無可避免的。“零售商們只能用過去他們在自有品牌(private-label)上獲得的利潤來填補這次的損失”,他指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商,都需要為成本的上漲買單,當然生產商們會盡可能地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但是某程度上來說我不認為他們能完全抵消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最后還是會傳遞給消費者。至于那些奢侈品牌,他們的服務對象對價格一般都不太敏感,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加價是順理成章的,早點調整價格更好。”
Fox向我們解釋,每個公司對名下的各個商標和品牌都訂有不同利潤范圍,在這種特殊的經濟情況下大公司可以利用旗下品牌間的利潤差來維持整個公司收益。不過這也只能作為一個短期的緩解措施。長遠之計還是要尋找一個低費用的供應商。Fox總結,“盡管如此,還是需要時間,要把整個生產線一夜之間搬走是不可能的。”
Hampshire Group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eath Golden對于原料和運費的上升表示,“我們與重要供應商保持長久互相信賴的合作伙伴關系是公司至今還能維持不加價的力量來源和基礎。不過無可否認,原材料的價格飆升是讓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工廠反映,重要原材料之一的紗線被大量屯貨以炒高市場價格。這不僅引起原料價格猛漲,還耽誤了生產時間?,F在已經有很多跡象顯示棉花、絲線和勞動力市場持續不穩定。目前我們在為2011年部署新的資源供應戰略。我們與主要的廠家開會商談過這個問題,我對2011年開始實行一套健全的資源供應戰略很有信心。”
據美國華盛頓國家紡織公司(National Spinning Co.)的副總統Bob Miller解釋,其中一個導致原材料升價的原因是化學原料的供應不足。丙烯酸纖維的價格幾乎上升了60%,紡紗工廠需要尋找新的代替纖維,例如滌綸。Miller透露,“今年對于眾多使用人造纖維為原料的生產廠家來說,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原料價格能在下半年有所下調。雖然現在就說他們能如愿以償還言之尚早,但是我對這個很有信心。”
運費成本的上升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Laurel Berman是洛杉磯時尚品牌Black Halo的創立人和設計者,她透露,“不但紡織工廠拒絕使用船運運送布料,而且零售商們由于存貨量減少也要求我們縮短供貨周期。”成品產地在美國洛杉磯,而布料等材料的供應地則遍布歐洲各國(包括,德國、意大利、土耳其和法國),光是把布料運送到工廠Berman就要付上昂貴的空運費用。她表示,“這是我在工作上面對的最大困難,不過我絕對不會改變現在的供貨和生產戰略,因為這就是Black Halo與眾不同之處。”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輕微的漲價也許不是那么糟糕。消費者購買力疲軟和沃爾瑪效應等因素從1992年就開始影響價格。美國商業部的數據顯示,從1992年開始美國消費品的價格就在持續下滑,除了在09年有過兩次的輕微的攀升(只有0.6%)。但目前的總體消費品價格水平比起18年前已經大幅度下降了20.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