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紡織服裝業話語權 理念與項目的爭奪
紡織服裝業是佛山“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南海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近期,政協西樵聯絡處與知名咨詢專家、戰略專家、經濟學家王廉相約南海西樵,共同探討了佛山、南海紡織服裝業的話語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全面展開和不斷深化,無論國家、地區、城市、行業或企業,其面臨的挑戰都將更加嚴峻,這就給佛山、南海的紡織服裝業提出了一個問題:佛山、南海的紡織服裝業靠什么“坐莊”。
佛山的話語權
研究話語權經濟的王廉指出,我國的紡織服裝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出口創匯的第一大產業。廣東省一直是我國紡織服裝外貿出口創匯的大省,佛山市是廣東紡織服裝生產及出口較大的城市之一,南海又是佛山紡織的代表。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南海紡織服裝業發展突飛猛進,產業門類齊全,涵蓋了梭織、針織、無紡三大門類的紡織、印染、整理、成衣各個行業,已有7個鎮(街)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授名的專業鎮和紡織基地,各專業鎮以自身的特色打造了賴以生存、發展、競爭的平臺,形成了以產業集群為特征的紡織服裝產業區域。
王廉分析說,過去幾年,隨著國際紡織服裝訂單向中國大量轉移,我國紡織業經歷了一個產能急劇擴大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統產業,紡織服裝在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一些欠缺也顯露出來,佛山6500多家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僅占一成多。這些扎堆式發展的企業集群,大多數通過壓低成本參與競爭,仍屬低端集群,有必要進一步明晰佛山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之間、企業之間、集群與服務機構之間的關系,提升國際化地位。
具備應有的眼光
佛山南海紡織服裝業的發展應有世界的戰略眼光,應該是“決策流程科學化”的紡織。這就必須做到先策劃、后規劃,一是把咨詢策劃當作一門產業發展,咨詢策劃業在國際上與科技產業不相上下。二是產業與城市建設對接,建議由政府邀請戰略機構與戰略專家主持佛山、南海城市空間、產業、流域生態和社會的策劃,從社會、生態角度先定位再規劃,把佛山、南海在珠三角、全國、全球的定位分析清楚。
佛山、南海紡織科技的投入產出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已嚴重影響紡織經濟的轉型,估計每年因這方面的影響至少使佛山、南海的稅收減少3%~5%。科技是高端服務業之一,每投入1元,其產出高出織造業10~100倍。王廉給出的建議是,制定科技資源聚集政策。科技動力是佛山南海經濟轉型的基本動力,因此必須從科研單位、企業、市場三個層面建立科技政策體系,通過產業與資本相結合,通過金融的創新,企業的上市和紡織前沿科技的結合,加快核心資源聚集,提高價值經濟。
人才是佛山南海紡織服裝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一是制定人才政策機制,二是讓全社會人才參與決策和建設,三是要以社會人才的吸引、分工、聚集作為加快產業轉型的基本政策,通過發展生態城鎮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和民生質量來聚集人才。
話語權時代既講競爭,更講有效組合,只有符合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科學發展觀,其技術發明、企業運作、城市形象、行業地位才有話語權。回顧佛山南海經濟發展30年(包括紡織)亦是如此。話語權理論強調,對競爭一要有正確的觀點,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考慮發展的可持續性;二要修正自己的經營理念,主動與國際對接。話語權經濟的建設需要經營者的遠見卓識,確立開放的觀念,建立適合話語權經濟成長的“社會生態”機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