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棉疲態顯現謹防回落風險
經過一月的快速上漲后,市場各方心態已經相當脆弱,出現了漲停后跌停的極端情況。結合關鍵的時間窗口,后期棉價走勢必須和前期有所區分,注意可能的回落風險。
美棉重回100美分關口
國慶期間美棉走勢一波三折,周一大跌,隨后幾個交易日調整回升,從美棉K線圖可以看出,美棉上升力度已經遠不如前期,連續兩個大陰線已經勾勒出頭部形態的雛形,雖然目前仍不能斷定美棉已經反轉,但主拉升階段可能已經過去。CFTC近期持倉報告顯示,非商業持倉凈多頭頭寸已經連續兩周下降,對于前期轟轟烈烈的行情,投機資金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資金的退潮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
9月30日USDA公布的美棉出口周報顯示,2010/2011年度美國陸地棉凈出口簽約量為17.69萬噸,創本年度以來最高紀錄,較前周增長54%,較前四周平均值顯著增長。強勁的出口是前期推動美棉上漲的最重要因素,在新棉花年度不到兩月的時間內,美棉已經銷售過半,良好的銷售前景加大了市場的樂觀預期。
美棉的良好銷售主要源于兩個因素:一是中國棉花的推遲上市,由于播種期光照不足,今年國內棉花普遍較往年晚半月左右,加上農民的惜售情緒,致使今年棉花上市時間較往年大大推遲。二是印度一再推遲棉花出口時間,印度紡織部門近日宣布將從11月1日允許棉花出口,這比前期承諾的日期整整晚一月,印度和中國是全球排名前兩位的棉花生產國,雖然供應推遲最終并不影響整體的供求態勢,但卻造成國際棉源短期內供不應求,美棉因此成為唯一的主要棉花供應來源,這使得美棉前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銷售狀況。但這兩大推動美棉出口的因素后期都有可能發生轉化,進入十月后,國內棉花進入密集上市期,供需緊張狀況有望得到扭轉。而印度已經明確11月1日后將允許棉花出口,這將為國際棉市提供100萬噸的供應量,市場將會有更多的選擇,美棉出口態勢有望回歸正常軌道,美棉能否繼續強勢拉升值得觀察。
當前美棉重新回到100美元關口,在良好的銷售數據支撐下,棉花短期支撐仍舊很強,但客觀的供應形勢已經明朗,國際棉花供應真空期將過去,美棉銷售必將迎來考驗,支撐美棉繼續前行的動力將減弱。USDA即將公布10月供需報告,市場普遍認為本期報告偏于利多,美棉能否利用其重新站穩100美分也是考驗其上沖動力的“試金石”。
農民惜售嚴重,籽棉收購價格居高不下
國內大部分地區棉花已經大量采摘,雖然普遍的籽棉收購價格已經多在5.0元/斤左右,但還是很難收到棉花,農民普遍期望值很高。據筆者節中走訪的經驗,現在農民普遍預期價格還會上漲,并不急于出手,往往是將手中質量較差的棉花出手,質量較好的棉花持有待漲;中小型貿易商現在恐高情緒很重,都不敢長期留棉,限于資金壓力和風險考量,一些小型棉商甚至當日收購當日脫手;大型流通商承接能力較強,一些企業派人直接到農村到戶搶收,但據收購人員反映,當前收到的棉花質量和數量都很難保證,水分也較往年偏高,即使這樣還是很難收到棉花。
按照目前籽棉的收購價格,皮棉的收購成本已經上升到22500元/噸左右,這將涉棉企業推到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棉花消費是典型的季節性收購、全年消費特征,即在棉花大量上市期間收購囤積,再在全年分批出售,這種貿易模式下,棉花價格前低后高預示著棉商往往利潤豐厚。面對當前創記錄的棉花價格,若后期棉價不能長期維持在高位,棉商面臨的風險顯而易見。
當前棉花已經處于一種極端情況,不少地區棉花已經大量采摘,但囤積惜售現象使得皮棉上市再次推遲,流通環節充斥大量的棉花,真正的消費環節卻顯得很緊缺,市場已經不是簡單的供需匹配能夠解釋的問題。目前整個產業鏈中紗廠推價較順利,紗廠能將棉花成本轉移至下游,但布匹和服裝企業已經很難接受目前的價格,采購都是滿足于訂單,囤貨并不積極。
棉花當前的價格是否合理,筆者有兩個觀點:一是需要關注紗廠的承接能力,只要棉花直接消費沒有發生問題,短暫的價格扭曲并無大礙;二是長期來說合理棉價需要和其他作物有個適當的比價,農產品的種植替代最終消除短暫的價格溝壑,棉花當前的上漲幅度顯然已經過大。
結論
棉花市場目前面臨重要的時間窗口,棉價將向何方演化取決于各方的博弈,當前棉花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蓄水池,在沒打開缺口前一切都是風平浪靜,后續涌進的資金仍有可能將水位不斷抬高,但棉花價格只漲不跌只會是神話,市場已經一次次上演了瘋狂后的暴跌,對此我們要保持警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