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五年 中國設計確立時尚話語權
在《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提出的 “服裝設計業大發展的五年;是中國服裝設計職業素養完善的五年,是中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多元化的五年;是中國時尚品牌進軍國際的五年,更是亞洲爭取時尚話語權的五年。
創意的力量
2006年11月上海舉辦了上海國際創意產業活動周,12月,首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舉行。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呼喚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崛起”的時評,把上海、北京的活動稱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在世界舞臺的首次集體亮相。以推崇創新精神、文化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無疑已成為2006年度中國頗受關注的新聞關鍵詞。
2006年,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理事會的成立,《上海創意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出臺,上海創意產業發展進入了由形態建設過渡到形態與業態共同建設的階段。《規劃》指出,在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將繼續重點發展創意產業,主要包括研發創意、建筑創意、文化傳媒、咨詢策劃和時尚消費五大類創意,并將爭取到2010年,上海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全市GDP的10%以上。
2007年11月,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舉辦之際,由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時裝之都建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高層論壇”舉行。論壇以“時裝之都”建設與發展為契機,旨在為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時尚媒體、高等院校間的互動和交流提供平臺。
創意產業在城市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受到空前關注同時,創意創造商業價值在紡織服裝產業中也逐漸形成共識。
2007年10月底至11月初,首屆“時尚創意空間”活動在上海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等十余個紡織行業相關機構共同參與并組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時尚創意空間”不僅是一次行業上下游多方參與的探索型活動,同時更是對全行業提高創新能力的一次示范性號召和引導。他說:“我們經常提到的科技貢獻率、品牌貢獻率雖屬于經濟范疇,但它們絕不僅僅體現在其對經濟增長上的貢獻。科技進步、品牌發展,最終目的是要提高紡織服裝行業對社會的貢獻。而所謂社會貢獻就是,我們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為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和需要來創造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因此,創意實際上是我們提出提高科技貢獻率、品牌貢獻率,轉變增長方式的具體行動之一。”
中國國際時裝周2008春夏系列發布活動于2007年11月在北京舉行,無論發布期、參與設計師還是發布場次均創歷史之最。從此屆起位于北京751時尚創意產業園內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的兩個發布廳成為時裝周的固定發布場所。
就在這屆時裝周上,以支持中國時裝設計師發布設計作品并培育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為目的“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首次頒發。該項大獎是日本旭化成紡織品株式會社全方位投資并且首次與中國國際時裝周實行戰略合作,旨在通過知名面料企業和優秀時裝設計師的密切合作,推動中國本土時裝設計師發展及中國時裝業與國際接軌。截止到2010年11月,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已有3位“金頂獎”設計師和5位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在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的舞臺上做發布。
2009年2-3月,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中,國際幾大時裝周一片唱衰之聲。此時中國時尚舞臺的狀況如何呢?時任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主席王慶的回答是肯定的:“金融危機對于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影響,對此我們有感覺,但實際的影響并未顯現。”國際合作與創新設計展現于時裝周舞臺。七匹狼攜旗下的高端品牌圣沃斯國際設計師系列再次登陸;而代表中國商務休閑男裝發布流行趨勢的愛登堡品牌則首次牽手國外著名設計師。兩位國內知名設計師卡賓和施杰分別攜其個人品牌做發布。此外,首次登上時裝周秀場的Marisfrolg和米尚女裝品牌,一個是占據國內市場主流的中高端品牌,一個從外貿轉向開拓內貿市場時尚女裝品牌,它們的發布也將為處于服裝產業轉型期中的時裝周書寫新的一筆。
經過3年發展,“時尚創意空間”已經不僅僅是產業內的展示活動了。2010年10月初,China in Paris中國當代創意Showroom首次在巴黎成功舉辦。作為巴黎時裝周正式官方日程活動之一,它不僅是中國創意力量的一次集體展示,更是中國創意設計師與品牌在國際渠道開拓與全新商業模式探索方面的一次嘗試。參與本次Showroom展示時裝藝術品、創意時裝設計師最新系列的“中國創意”的5位設計師,均是從2009中國時裝設計創意邀請賽中成功晉級的設計師,施杰是其中之一,他獲得的是該賽事的商業價值獎。此次他帶到巴黎的新作是是針對國際市場的 “杰施”品牌的高端系列。施杰說:“設計與商業價值不可分離,必須是具有商業價值的一種循環。這種不斷增長的過程,讓設計師在專業上繼續追求下去。”{page_break}
設計空間多元化
從2006年到2010年,有5位設計師捧得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其中兩位來自深圳。這就是于2006年、2007年先后捧金的女裝設計師羅崢和梁子,她們及其品牌的發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深圳服裝產業包括深圳服裝品牌、原創設計高速發展的狀況。深圳服裝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女裝自有品牌已有1200多個,產業實現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擁有女裝企業2300多家。同時,深圳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女裝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
深圳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沈永芳表示,中國女裝在深圳的主角地位已基本形成。她說:“深圳的品牌不雷同、不抄襲,他們有自己的定位,按照自己的已定目標,走自己的方向和路線,這也是深圳服裝業能夠百花齊放的一個基礎和亮點。”
2009年9月中國利郎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對于服裝圈的人士,利郎這個與中國名師計文波相結合的商務男裝品牌并不陌生。2006年3月,攜手第8屆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計文波,利郎商務男裝首次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 2007年1月,計文波與利郎品牌在米蘭男裝周亮相。第二年利郎又登上了日本時裝周。經過了9年,令人感嘆利郎的品牌發展之迅猛。
作為利郎公司的總設計師,計文波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跟企業結合的設計師。他說:“我不知道還有多少設計師能和企業界合作十幾年,這是一種成長方式。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希望能推出更加有設計感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市場化的產品。不管是自己做還是和品牌做,能夠達到很好的市場業績,與品牌共同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
在利郎公司的上市募集資金的公告中寫得很清楚,所募集的資金有30%用于產品的設計研發,這包括約15%用于擴大集團在上海的產品開發工作室、在廈門建設新的設計及產品開發工作室、培訓中心及銷售中心,還有約15%用于集團開發專門面向20歲至30歲年輕客戶群的副產品。這正是利郎總設計師計文波所希望的。
2009年11月7日,旭化成·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劉洋作品發布會,讓“金頂獎”設計師劉洋再次站到了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舞臺上。作為廣東劉洋藝術創作有限公司的總設計師,他的公司與多家企業的展開設計服務。項目涉及從男裝、休閑裝、童裝到職業裝。劉洋說:“一個職業設計師是需要在各個領域都能很好地把握,為企業樹立一種風格,為企業賺到錢。有好的經濟效益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如果不能幫企業賺到錢頂多說這個設計師是個有才華的設計師。”
除了大眾品牌、設計師品牌,國內設計師在這幾年中還積極探索設計能否成為品牌,兩位“金頂獎”設計師吳海燕、武學凱用市場業績給出了確切的回答。
2010年是北京吳海燕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成立的第十個年頭,該公司下設的7個設計工作室,服裝設計只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涉及流行趨勢研究、家紡設計、紋樣設計、形象設計到企業的廣告設計。2006年吳海燕在杭州開設了分公司,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2007年推出的“東方國”品牌中。“東方國”主攻室內家居設計,在旅游業發達的今天,定位高端、價位屬于中上水平的“東方國”受到外國客戶的喜愛。吳海燕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我的夢就是想做‘東方國’,把中國民族的東西真正發揮起來。以前我們設計是一個點,現在做‘東方國’,我們也考慮了很多,考慮了整個國際國內的現象,這種現象也導致我們對這個品牌的深思。突破關鍵,就是精確定位,功能價值定位,發掘細分功能的價值點。”
“金頂獎”設計師武學凱在上海經營著有百十人的設計公司。他將自己公司定位在提供服裝設計服務上。2008年到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沒有讓他的公司陷入停頓,反而為這家設計企業帶來一些機會,不過他認為這不是設計公司、機構的最終機會。“設計價值的體現不在于一時的市場機會,而是長久地體現價值。對我來講,一個設計型、創意型公司,不僅僅要注重整個產品的創意和設計,也要注重產業優勢資源的整合,那可能會更有利于設計企業長遠或者向更好的方面發展。”{page_break}
確立時尚話語權
2004年11月,《促進北京時裝產業發展 建設“時裝之都”規劃綱要》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聯合頒布。也是在這年,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首次聚焦中國本土新銳設計師,以“創意新生代、中國新力量”為理念,展示當代上海紡織服裝行業的原創力量。
2007年6月迎來了中國國際時裝周創辦十周年慶典。時任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的王慶指出:“要打造一個中國國際時裝之都,就要爭取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話語權是影響力及競爭力的象征,擁有話語權必須有四大支撐,首先是要有一批品牌企業的參與和支持;第二要有原創的設計力量,自主創新的品牌;第三要有一批媒體時尚報道的團隊,通過媒體的傳播,才能樹立起時裝之都的形象;最后一點也是我們的短板,就是吸引、創造強大的職業買手團隊。”
中國時裝產業界除了本土的動作,在國際上爭取時尚話語權的行動,以2006年10月1日 中國服裝設計師謝鋒和其品牌JEFEN By Frankie在巴黎時裝周亮相為契機逐步展開。
謝鋒巧妙地選擇“門”作為在巴黎舉行的首次發布會的主題,他說這是“穿過歷史的長廊,開啟通向世界的大門”。這是首個在巴黎時裝周做商業化專場發布的中國內地品牌,而此舉表示設計師謝鋒進軍國際市場。做這場發布需要的約50萬歐元,都是由謝鋒自己的企業負擔的。
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主席戈巴克對于此場發布做了如此評價:“這與1973年美國設計師登陸巴黎時裝周具有同樣意義。”他說,吉芬這次參加巴黎時裝周,改寫了巴黎時裝周沒有中國設計師和品牌的歷史。“過去人們都知道中國是服裝生產大國,今天,我們向世人展示,中國也能設計服裝,中國的設計師成長起來了!中國服裝產業躍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時任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說。
繼謝鋒之后,世界更多的時裝周上有了中國設計師的身影。2007年,男裝設計師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十分搶眼,計文波攜利郎品牌、卡賓攜其設計師品牌分別在米蘭男裝周和紐約時裝周亮相。這可以看作中國男裝品牌在國際商業市場中的一次集體試水。2008年9月,女裝設計師羅崢將她的品牌“歐柏蘭奴”帶到了紐約時裝周。而美國時尚權威媒體也在關注著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動向。早在6月18日,美國《女裝日報》(WWD)刊出文章指出“就在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在匆匆地進入膨脹中的中國市場時,歐柏蘭奴——一家位于深圳的女裝企業卻在把視野投向了美國”。WWD的報道并不讓人意外,因為這個中國的設計師品牌企業在資本之路上已經先行一步,2007年10月歐柏蘭奴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登陸美國OTCBB(即場外柜臺交易)市場。
正如謝鋒所言:“中國服裝設計師現在可以站在世界時尚舞臺上‘說話’,跟中華文明的崛起、中國經濟的強大密不可分。”
2007年2月女裝設計師馬可登陸巴黎時裝周,她試圖找到另外一條出路,以其“無用之土地”系列的表達中國設計的精神內涵。2008年,馬可又成為首位獲邀參加巴黎高級訂制時裝周的中國服裝設計師,7月3日,她在巴黎小皇宮花園發布了新作“無用之奢侈的清貧”。這兩次巴黎發布活動的策劃與實施者、廣州狀態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毛繼鴻說:“如果服裝業鏈條里沒有文化,沒有藝術,人家是看不起你的。”中國文化開始融入世界。
近年來,在亞洲謀求時尚話語權之路上,中國時尚產業界扮演著積極的角色。2003年12月,由包括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在內的中、日、韓三國時尚組織發起的亞洲時尚聯合會在日本東京創立,該聯合會旨在通過亞洲生活方式及傳統文化的交流與推廣,增進亞洲各國時尚業界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優勢互補。
2006年、2010年亞洲時尚聯合會在中國舉行了兩屆的“亞洲時尚大會”。2006亞洲時尚大會主題為“文化力與產業促進”,這年,亞洲時尚聯合會吸收新加坡作為新的成員國。到2010年亞洲時尚大會再度在中國舉行的時候,泰國、越南已成為亞洲時尚聯合會的成員國。這屆大會論壇的主題為“新生代與亞洲時尚”。此時,亞洲時尚聯合會所整合起的亞洲時尚力量,不單單是在創意、設計、文化方面的交流,更是各國時裝品牌、零售終端等產業資源各個方面的取長補短,亞洲謀求時尚話語權的步伐更堅定了。
人才培養全方位
在《服裝設計師》雜志推出的2005年度中國高等院校時裝設計專業排名的48所院校中,中央美術學院位列27位,此時,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設立時裝設計專業僅僅三年。即使像北京服裝學院這樣的院校,開設與時尚產業相關專業的歷史也不是很長,2003年該校推出針織服裝設計方向,2005年推出時尚傳媒專業。
不過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高等院校與時尚產業相關專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2006年6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時裝設計專業的首屆畢業生舉行了畢業作品動態和靜態的展示,這次學生們的畢業設計得到了國際著名品牌“上海灘”的全程贊助。在2009年3月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有四所高校舉辦2009屆畢業生時裝設計作品發布會。北京服裝學院是第10次在時裝周舉辦師生作品發布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第3次參加,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則是首次亮相時裝周。浙江理工大學畢業作品秀后,來觀看發布的企業代表還與學生們舉行見面會。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服裝系主任趙偉國教授說:“我在與許多企業溝通過程中了解到,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培養的人,除了才華之外還有能力。如團隊協作的能力、時間安排的能力等等。這次畢業生作品匯演實際是如何創造學生就業的一種新的推廣形式,是一種新模式的探索與嘗試。”
服裝高等院校還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與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添上時尚靚麗的一筆,體現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與城市發展及需求的對接。2008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服出自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團隊,2010年上海世博會職業服裝設計方案則來自東華大學的設計團隊。東華大學在世博會職業服融入了東華在紡織、染整等領域的七八項專利,富有科技含量。
2010年3月19日,武漢科技學院正式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該校成為全國目前唯一一所以“紡織”命名的大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武漢科技學院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理性回歸的一項重要成果”。
在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各地政府也積極參與,其中以杭州市政府于2007年推出的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最具代表性。在國內城市中,有如此規模、成系統的設計師培養工程尚屬首次。打造設計師品牌,已成為杭州絲綢女裝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杭州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從2007年至2017年期間,每年投入400萬元,用于資助杰出女裝設計師的培養培訓。通過壯大杭州女裝設計師隊伍,培育和確立杭州絲綢、女裝產業發展的人才競爭優勢,打響杭州“中國絲綢之府、中國女裝之都”的行業品牌和“生活品質之城”城市品牌。2010年4月1日,中國杰出女裝設計師發現計劃實施后首批意大利公派留學的6名設計師歸國,隨后第二批又有6位設計師赴意深造。{page_break}
文化與商業的命題
2009年,在國內各行業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中國女裝業的兩個產業基地深圳和杭州并未受到的很大影響,這源于兩個地方產業發展的成熟。杭州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錢鋒說:“經過金融危機,大家的心態在改變,幸福和快樂成為主導杭州女裝文化的核心。只有獨特的產業文化才能使杭州女裝得到持續發展。”
2009年12月11日,在以時尚話語權與新商業模式為主題的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中國時尚同盟正式成立。中國時尚同盟將以紡織服裝品牌為主體,通過生活方式調研、流行趨勢研究和發布、渠道對接等方式,實現中國時尚理念的全球化傳達。
2010年6月,上海時尚之都建設座談會召開,主辦單位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正在考慮將創意產業和時尚產業作為下一輪上海都市產業發展的重要部分列入“十二五”規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時尚同盟組委會主任孫瑞哲指出,2009年中國國內社會零售額達到12.5萬億元,較2008年增長了25%,中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旺盛的內需為中國品牌的成長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產業的發展、品牌的競爭已躍升到文化的高度。2010年,國際奢侈品品牌愛馬仕在中國市場推出一個新品牌“上下”,該品牌由中國著名設計師率領的團隊負責,品牌體現中國文化。中國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上從資本、商業渠道、設計與品牌文化方面等與國外品牌展開競爭再次成為業界的議題。
2010年JEFEN品牌創立10周年,這時,設計師謝鋒在巴黎推出的JEFEN By Frankie女裝品牌回歸中國本土發展,并逐步展開重要的商業地域布局。同樣服裝設計師武學凱對于設計師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未來設計師品牌會成為市場的焦點,影響并改變整個商業格局。”謝鋒表示,中國至深的精神哲學和美學是其品牌的靈魂。“在未來十年,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影響人們的生活,而是通過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和中國精神進入世界人民的心靈。”
相關鏈接
《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提出的 “十一五”發展重點任務中與服裝設計業相關部分: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產業升級
服裝行業:加大、加快服裝自主品牌建設,吸納國際化設計人才,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加強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積極尋找國際市場突破口,利用國際化營銷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爭到2010年形成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我國紡織服裝業的自主品牌建設要循序漸進,實行穩定低端市場、開拓中端市場,突破高端市場的發展思路;要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強紡織品服裝自主品牌建設的力度,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大行業產品設計、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境內外商標注冊,進行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鼓勵紡織各行業、重點區域通過建立并發揮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創建行業性、區域性公共品牌;重點扶持一批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強我國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紡織服裝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比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