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棉價高企,粵港商出走東盟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人民幣升值、棉價高企,加上廣東提高最低工資逾18%等,一浪接一浪沖擊港資制衣企業(yè)。
應對成本急漲沖擊,廠家除加價、限產及限短單等方法外,近期部分日商家更實行“搬家搬廠”至東盟地區(qū)如越南、柬埔寨等國。
由于當地具備充裕勞動力、廉價勞工及稅務優(yōu)惠,如越南更提供四年免利得稅、九年減半的租稅優(yōu)惠吸引外資,最近又將貨幣大貶9%增強產品出口競爭力,加上其出口往日本等地享受免稅優(yōu)惠,不少日、韓、臺公司紛已轉至當地設廠,制造業(yè)港商越來越多選擇出走。
對于近期越來越多廣東廠家把廠遷往越南或柬埔寨等地,香港貿發(fā)局助理首席經濟師何達權表示,對香港廠家來言,越南是新興生產基地。他認為,在越南設廠有兩大吸引力,首先是很多越南產品輸往歐美可享受免關稅或低關稅,其次是在越設廠成本較低,可吸引港商到當地設廠。他指,由于越南年輕勞動人口供應充裕,當地勞工成本偏低,去年最低每月工資約70.45美元(約548元人民幣),有足夠條件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生產基地,正好承接近年在珠三角備受“民工荒”困擾的港廠轉移。
有到越南設廠的廠家指出,近年越南推出的招商優(yōu)惠政策與內地早年很相似,整體來說,投資越南最長可獲繳免企業(yè)所得稅四年、九年減半的租稅優(yōu)惠,令不少廠家心動。他說,隨著中國的工資上升、原料價格急漲及人民幣升值等,在內地設廠的成本優(yōu)勢正在減弱,越南便有機會突圍而出,至今已有不少日、韓、臺公司轉至越南設廠,若港商再猶豫不決,可能會錯失機會。
該廠家指出,現時在珠三角地區(qū),即使以月薪2000元人民幣亦難以招到熟手技工,然而越南工人仍然維持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國農民工的薪金水平,很多越南農村年青人為糊口而出城打工,月薪約150美元(約1,167元人民幣),較內地平均低三至四成。
在越南投資逾5年,擁1,200名員工的聯業(yè)制衣董事李國權表示,公司在內地、臺灣、泰國、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及印尼等地設廠,越南工人薪金仍是各地之中最低,加上當地流失率低,故公司仍視越南為理想設廠地,未來更可能會增加投資。“雖然越南通脹高企,但我們需要穩(wěn)定的員工,不會影響生產,這才是最重要。”
對于近年愈來愈多外商到越南投資設廠,越南紡織服裝協會代表解釋指,在中國生產的服裝和紡織品出口到日本,往往要支付約一成的出口關稅。但越南向日本出口的產品可以免關稅。大多數外國投資在越南主要投資資金回收較快的服裝廠,并非投資染色和紡織行業(yè)。同時,近年內地電力成本不斷上升,估計現時中國的電力成本已是越南的兩倍,迫使更多廠家在越南等東盟地區(qū)開設工廠。
事實上,由于越南還是進東盟的重要跳板,近年很多廠家已快人一步到越南投資,目標還放眼東盟市場。科法斯集團(香港)風險管理部經理溫卓然亦指出,東盟市場經濟表現將趨好,雖然各國收緊經濟政策、歐美進口國需求繼續(xù)放緩,但受惠區(qū)內需求帶動,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可維持在8%水平。
除越南之外,港商愈走愈遠。飛達帽業(yè)(1100)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表示,從去年11月份開始,集團已把訂單外判給孟加拉的工廠,計劃未來三年集團的一半生產量將交由當地負責,并考慮入股當地工廠。她坦言,內地每年都調高最低工資水平,去年集團深圳工廠的員工月薪便大升34%。現時集團在內地每名車衣工人的月薪連加班費約3,200元人民幣,相反孟加拉廠的工人每周開工六天,集團每月只需支付60美元(約395元人民幣),兩地薪金支出相差甚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