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服裝企業江蘇覓工廠
昨天上午,作為“在第六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暨中國采購商大會”的最后一場活動,“國別采購對接交流會”門口,來自江蘇各地的供應商企業在門口排起了長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歐洲和韓國的服裝企業希望能從江蘇尋找到一些合適自己企業的服裝工廠。由于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導致一些服裝加工企業開始向淮安、安徽等地轉移,而一些想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因為沒有自有品牌被拒之門外。
希望與國內企業開展更多合作
中歐紡織聯盟在過去5年中,通過一系列有效服務,該項目部幫助很多歐洲會員公司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并進入了中國市場。中歐紡織聯盟(上海)的成立是為了幫助歐洲會員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開展在中國的業務。
中歐紡織聯盟項目總監朱金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歐紡織聯盟中有很多的企業有采購需求。”
朱金瀟告訴記者,今天她認為有幾家企業還是不錯的,他們在選擇企業時,首先會看一個有害物質和環保的認證證書,再看他們的產品是否適合歐洲的一些企業。除此之外,企業的規模,產品的精細化程度等質量要求也很高。
轉內銷也要有自有品牌
江陰市龍昊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營0~12周歲兒童服裝和附件,產品80%出口,他們的常做客戶有歐美著名品牌:如H&M,OSHICOSH,HELLOKETTY等等,可以自己設計,也可代加工。
“我們也希望進入內銷市場,因此來參加了此次對接會,希望能進入臺灣名品城。”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南京臺灣名品城現場負責人表示:“江陰市龍昊服裝有限公司主要做女裝和童裝外銷的工廠,主要接國外的訂單,而我們主要想找一些服裝和鞋類的國內知名的品牌做采購,因此也希望他們國內廠商是自有品牌的。”
“無論是為了規避外貿風險,還是基于不容樂觀的市場現狀,選擇兩條腿走路是企業早就定下的戰略,這種選擇也是企業未來面對市場競爭的需要。”一家外貿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但是由出口轉內銷,不僅僅是企業戰略的選擇,更是一種商業模式的轉變。
“跨采會”促成174.8億訂單
本報記者陸春花 實習生戴維報道 為期兩天的第六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昨天落下帷幕。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屆跨采會達成意向成交金額174.8億元,比上屆增長12%。
本屆跨采會共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芬蘭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供應商參展參會,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特易購、百思買五星等跨國零售集團,英國博姿(BOOTS)集團、森保利(SAINSBURY)集團、考斯特(COSTA)集團、美國顯生公司、美國賽百味公司等著名國際采購商。參展的跨國零售集團數量和展示規模分別比上屆增長33.33%和9.6%。
開幕式上,家樂福和江蘇海之緣集團、沃爾瑪和江蘇省農墾集團等6對采購商和供應商簽約建立了產銷聯盟。另外,來自比利時、埃及的采購商采購了江蘇的五金工具;連云港的輕紡、糧油產品被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采購達5.5億;新疆的大棗被蘇寧網購、蘇果、冠生園等采購700萬元;安徽商家采購了新疆大棗、江蘇太倉自行車、五金工具和江蘇絲綢等,達1.3億;吉林省商家采購了江蘇的自行車、紡織品和糧油產品;而吉林參展的有機生態農產品、山貨等被江蘇常州、蘇州的企業采購,交易金額達4.4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