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集群未來戰略探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資源優勢吸引各類品牌企業將總部在集群的某一特定區域內集群布局,將生產制造基地布局本地或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地區,從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結合,以及由此對集群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總部經濟發展遍地開花
溫州:培育品牌價值成長地
浙江溫州有服飾企業3000多家。金融危機下國家提倡拉動內需,溫州決定打造一個名購總部基地,定位于服務中高層消費群體和國內外服飾采購商,以前瞻性的商業理念竭誠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程營銷服務,打造一個全球服飾品牌的價值成長地。中國國際服飾文化產業園是溫州市政府實現這一理念的重要載體。該項目旨在通過展示中華服飾文化,提升中國服飾品牌的形象,同時引入國外服飾品牌,打造世界級服飾商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前沿的服飾時尚文化和集中的多種品牌選擇,從而推動服飾產業快速發展。
深圳:發展時尚創意型產業
深圳女裝產業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加工能力,正在打造以時尚創意為特色的總部經濟。依托特有的移民文化以及開拓創新精神,深圳服飾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依靠知識、智慧、創意設計、高效益的生產和科學得體的經營管理市場競爭時期。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設計、制造與營銷環節,日益成為深圳現代服飾企業的主體與核心,服飾產業整體日益向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和時尚創意文化產業轉變,并體現出國際化、專業化的趨勢。經過多年的資源積累與能力儲備,能夠代表深圳服飾產業現狀的大型品牌集群也漸漸形成,極大地提高了深圳服飾業在國內同行業的競爭力以及引領地位。
合肥:打造中部集聚基地
安徽省服飾品牌總部經濟是在服飾品牌總部基地上產生的,利用服飾產業現有獨特優勢和豐富資源,在合肥市站前路安徽服飾第一街集聚布局,設立國內外服飾品牌的營銷、生產、設計總部,實現安徽服飾第一街與服飾產業、服飾品牌、服飾市場、服飾物流、服飾文化、服飾人才、服飾時尚等最優結合,以對合肥經濟及安徽服飾產業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發展總部經濟
遵守經濟規律
總部經濟與產業導向相結合。總部經濟的發展與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等其他產業的發展是一種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發展服裝特色總部經濟,并不排斥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發展需要相關的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為之配套,降低服飾企業總部的配套成本;另一方面,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的發展不僅能產生大量的生產型服務需求,促進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能帶動郊區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
培育總部和加工基地相結合。一方面,要滿足中心城市制造業外遷后產業持續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也要滿足周邊區域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技術等資源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與其他區域加強合作,通過“總部–加工基地”鏈條,將人才、技術等資源輻射到周邊地區,并帶動這些區域迅速發展。
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發展服飾特色總部經濟,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尊重企業自主選擇總部空間布局的意愿。政府在服飾特色總部經濟發展中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完善的商務環境和高效的服務來促進企業發展;同時要加強空間規劃,引導不同功能、不同產業的企業總部在不同區域聚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總部經濟聚集區。
總部經濟和回歸工程相結合。由于總部經濟所具有的對資源的集中控制以及所具有的輻射作用,將會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強有力的拉動作用。發展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必須營造適合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和“回歸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廣泛吸引國內服飾大企業、大集團來產業集群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采購中心等,吸引和培育符合服飾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總部集聚,充分發揮總部經濟基地的效應,形成總部在中心區域、生產加工基地在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的經濟活動。
尋求健康發展的“良方”
如今,“總部經濟”已經成名副其實的“熱詞”,大力發展服飾產業,產業集群必須認真把脈,尋求健康發展的良方。
政府行為:傳統思路的突破與管理理念的整合
在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有彰顯服飾經濟特色的東西在里面,在共性的東西中不失集群的個性。在集群服飾產業培育和壯大的過程中,既要借鑒國內外服飾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又要不斷創新,打造自己的“殺手锏”。
強化規劃科學引導。 總部經濟發展涉及面廣,需要結合集群服飾產業發展和城市能級實際,準確定位、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促進服飾總部企業的集聚。
培育高級生產要素。 總部經濟是高級形態的產業集群,是因為與它相關的要素大多數是屬于高級生產要素,比如像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研發、金融、營銷、物流、會計、法律等知識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組織等。政府在培育這些生產要素方面要有所作為。
完善相關優惠政策。 這其中包括用地優先、稅收獎勵以及辦公租房優惠等。
注重產業結構升級。 一是制定鼓勵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將服飾企業以及相關企業吸引到服飾工業園區,形成服飾品牌的集聚化、配套化、特色化;二是鼓勵時尚品牌、基本型時尚企業與優秀設計師聯手,使服飾企業走個性化設計、專業訂貨,小批量、多品種的發展道路;三是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鼓勵時尚品牌企業和基本型時尚服飾企業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技術。
加強政府服務意識。 把發展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列為重要戰略,建立政府領導與工業、金融、商貿、物流等重點行業總部企業聯系服務制度;建立服飾特色總部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服飾特色總部企業的掛牌保護制度;建立已引進總部企業和擬引進總部企業的責任落實機制;建立服飾總部企業綠色通道服務制度,由政府向總部企業發放“綠色通道服務卡”;定期舉辦服飾總部經濟發展論壇,充分“借腦”發展服飾總部經濟。
建設倉儲配送中心。堅持物流發展與服飾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做好物流基礎設施與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發展。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要加大信息平臺建設力度,建立發展服飾總部經濟資源數據庫,包括總部企業目錄、專家團隊目錄、人才開發目錄和總部經濟項目庫。要充分利用政務網,開辟服飾總部經濟專欄,加大信息透明度,開放政府的非保密信息,加強與服飾總部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的信息往來,實現服飾總部經濟信息共享,促進交流和合作。
企業行為:締造“產業轉移”的互利雙贏新格局
傳統營銷與互聯網營銷并舉。 要充分運用網上網下的各項資源,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獲得最大市場銷售量的服飾產品營銷模式;要充分利用網絡互動性的特點帶來的營銷觀念與功能的變革,避免其自身的不足;要利用各種網站的推廣策略,擴大站點的知名度,增加訪問量。
以品牌出口提升企業競爭力。 一方面,品牌升華,以出口加工為主的服飾企業可以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走服飾企業的高級成衣之路;另一方面,品牌激活,服飾企業向品牌設計、品牌自由階段發展,形成開闊的服飾品牌化發展視野。
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 主動聯系外地企業,擴大成交客戶基數;拓展外地代理體系,合作開發市場;要主動參加各種經濟會議,宣傳服飾“總部經濟”;積極聯系外地企業駐集群分支機構,促進母體企業對總部基地的了解,帶動招商;要組織營銷策劃活動,帶動客戶基數的產生并促進招商的實現。
嚴格服飾產品的標準和質量。 要加強對服飾產品的標準及產品質量法律法規的學習,及時了解和熟練掌握相關要求;要嚴格按質量管理制度,嚴把原材料進貨驗收和產品出廠檢驗;要加強對各個生產流程的巡查,提高生產過程的產品質量控制能力;要建立服飾企業與質監部門信息互通機制,適時進行服飾產品質量風險信息預測分析,構建長效管理機制。
建立企業間總部協作新機制。 一方面鼓勵服飾大企業分化出具有協作配套能力的中小企業,通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和進行管理技術培訓等發展服飾中小企業;另一方面,鼓勵服飾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參股,建立以資本聯結為紐帶的機密配套合作關系,最終形成服飾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有機結合,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啟動良性循環的“企業生態系統”。
■“總部經濟”戰略對集群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中介機構:與入駐企業緊密合作及服務內容創新
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整合服飾市場以及服飾企業的優勢,充分發揮協會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積極推進集群服飾品牌又好又快發展;推進中介組織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加強行業管理,建立中介服務誠信體系。
發揮科研院校創新作用。 科研院校要為服飾企業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為服飾企業培養與輸送設計、管理和營銷等方面人才,助推服飾企業發展。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進入服飾骨干企業,研發新產品,成為服飾企業的技術開發中心。
建立專業化的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物流、會展、商貿、金融、咨詢、設計、法律、教育、培訓、中介等與產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為服飾總部企業提供良好的支援服務。
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建立綜合性扶持體系和獎勵政策,積極引導服飾企業決策層樹立“留住員工就是留住財富”的理念,選擇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中介服務服飾企業組建區政府咨詢服務庫,選拔一些經驗豐富、能力突出的中介機構負責人組成區政府智囊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