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飆升抬高今冬服裝售價
雖然自去年下半年一路猛漲的棉價已轉而走低,但記者從北京、廣州、杭州、常熟、重慶等地服裝批發市場了解到,由于運輸、人工等費用上漲,今年秋冬服裝批發價格仍在走高,漲幅達到10%左右。
售價上漲銷量下降
據北京市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商戶介紹,由于制作牛仔褲的布料每米平均漲價2~3元,今年牛仔褲的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5%~5%。
在福成大廈,愛上雪牌羽絨服批發商韓曉雨表示,由于天氣原因,現在本該熱銷的羽絨服銷售停滯,本期銷售波段中羽絨服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價格上漲了50元~200元,同比上漲了10%,由于羽絨服銷售受天氣影響較大,若新年后的天氣同今年年初相同,銷量或可持平。
批發價格的上揚直接影響了零售商戶,許多商戶進貨量下降,進貨周期變長。在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世紀天樂一層,一位正在進貨的零售店主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進貨都很謹慎,進貨周期也相應延長。去年這個時候每次在一家店面拿六七件衣服,今年只拿兩三件;一件去年進貨價格為40元的衛衣今年漲到60元。”
有業內人士反映,現在很多紡織企業依然處于去庫存化階段,主要原因是去年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棉紡企業大批囤積棉花,擴大產能;而今年棉花價格大幅下挫,遠遠超出廠商的普遍預期,高價買回來的棉花使得生產成本大增,導致產品價格上漲。這也使更多紡織企業越來越關注如何才能摸準棉價的脈搏。
作為江蘇服裝交易量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中國(常熟)服裝城的商家也面臨著成本上漲難題,進而服裝價格也大幅提升。實際上,服裝價格的提升卻沒有為商戶帶來更多的利潤。
百成匯和龍達飛算是常熟服裝城的重要品牌商戶了。據這兩個品牌的負責人反映,今年的服裝價格無論是批發價還是零售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龍達飛中國(常熟)服裝城男裝銷售中心負責人潘艷告訴記者,今年龍達飛的服裝批發價格漲幅在15%~20%之間,零售價漲幅更大,在20%~30%之間。而百成匯的漲幅則在15%左右。百成匯大區經理陳艷表示,為了更好地保持合作關系和品牌美譽度,公司寧可降低利潤,也不會將成本上漲完全轉嫁到代理商和消費者身上。
據了解,在生產過程的各項成本中,人工費用漲幅高達20%左右。而流通環節和服裝城的門面房租漲幅甚至比人工成本漲幅還高。據潘艷介紹,一些門面的租金漲幅高達50%,此外管理費用也有不小的增長。
即使批發價和零售價都有提升,但仍不足以支撐成本的增加,企業利潤下滑。陳艷告訴記者,百成匯是品牌商戶,但今年的整體銷量增勢減緩,而整個市場的走貨量有所下滑。
成本激增銷售受阻
杭州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今年的冬裝批發價普遍上漲了10%以上。做了十幾年服裝生意的市場商戶葉明偉說:“一件韓式冬裝的物流成本大約是15元~20元,加上出廠時增加的人工成本,成本將增加50元~80元,僅因物流和人工成本就增加了20%。”
經常來往于廣州流花、中山八路等服裝批發市場的人會發現,今年以來無論在貨流還是人流方面,都較以往弱。尤其是從去年底原材料價格上漲開始,上至公司老板下至搬運工人都明顯感受到服裝批發越來越不好做,不僅外來的采購商人數減少,而且采購貨品的數量也比以前大幅下降。
盡管部分批發商被迫提價,但利潤卻有所下降。嘉地天奴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施純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打個比方,一年前我們生產一件成衣的成本是40元,標價50元可以售出100件;現在成本上升到45元,我們只好把價格提到55元,而采購商只買50件,這樣一來單價是上去了,可總利潤卻下來了。”
如果僅僅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服裝批發商們或許還不至于像現在這樣不堪重負。一名在流花商圈經營多年的客戶透露,商圈的租金也逐年增加,今年每平方米的月租金增加了1萬~3萬元。
此外,工人的工資也跟著水漲船高。香港安貝妮服飾公司經理李紅飛說:“就我們公司而言,工人的工資比過去已增加了至少10%,而且仍有增加趨勢。”
除了租金與工資的雙重夾擊外,匯率波動和國外政治動亂也嚴重影響著服裝批發的行情。新元達制衣廠有限公司的翁家俊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的出口量減少了80%,這是我從事服裝外貿批發20多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中東地區,本來人民幣升值已經抵消了銷售增長的那部分,再加上今年以來中東多次出現局勢不穩,有些客戶在年初定下的貨到現在還沒取走。”
瞄準空白搶奪先機
在全國紡織品市場行情一片疲弱之態時,重慶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卻呈現出“冰火兩重天,交易冷暖并存”的局面。
記者在該市場了解到,看似熙熙攘攘的人流卻是看的多買的少。一些來自郊區縣的客商在批發商處選購商品,拿貨數量卻比以往少了許多。專門經銷童裝、時裝的“潮流先鋒”店工作人員林女士告訴記者:“最近拿貨,每件漲了10多元,好的時候一天僅賣出幾件,有時一天一件也賣不出。”
重慶俊翔服飾有限公司在恒濱商場批發經營各類皮衣、休閑服等。公司董事長裴國云說:“今年以來,進貨價格上漲幅度達10%~20%,重慶市場難以消化,所以我們的生意不太好。貨發出去了卻收不回來款,欠賬達幾十萬元。”
同在一個市場,記者在哈爾濱金街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在這條街經營服裝批發的白海波告訴記者:“渝派服裝款型更新速度比杭派、粵派、漢派都快,號碼偏大,符合北方人的體形。”據統計,目前渝派服裝有60%銷往東三省和北京、太原、西安、蘭州、鄭州、武漢等地。另外40%銷往東部和南部地區,包括上海、廣東、云南、貴州等地。記者在渝派服飾城了解到:同款衣服,渝派服裝的出廠價比其他地方每件貴30元~50元,銷勢卻不錯。
同樣,廣州地區不少服裝批發商也開始謀求改變。英格服裝有限公司總監林波介紹道,該公司已經開始著手多渠道經營,除了走批發市場渠道外,還積極建立自有服裝品牌,公司參加了今年的廣交會以求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而且在淘寶、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網站已開設線上店鋪,效果不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