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低迷依舊 服裝企業被迫向中西部轉移
近年來,隨著外貿萎縮,及東南沿海地區用工成本的上升,大量服裝企業開始向中西部轉移。央行也在11月2日發布的《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建議,紡織業應有序向中西部轉移,形成東中西部紡織產業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
不過記者發現,一些中部的中小型紡織企業,已開始新一輪的布局,考慮在三線城市入駐。
紡織業持續低迷
紡織企業還在“突圍”之中。受需求持續萎縮影響,紡織行業的生產增速仍在下降。
央行11月2日發布的《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歐美日需求銳減,外需低迷,紡織品服裝出口1871.6億美元,比上半年下降1.1%。
海關總署也于9月10日發布的數據稱,前八個月,我國服裝出口994.8億美元,同比下降0.7%;紡織品出口625.1億美元,同比下降0.7%。
除了出口疲軟,國內外“棉價倒掛”的現象也未改觀,這使得低迷的紡織業雪上加霜。
今年,國內外棉花價差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統計,今年1月~3月,國內外平均棉花價差達3638元/噸,4月~8月,更是攀升至5040元/噸。
對大部分紡織企業來說,受外貿經營權和信用額度的影響,棉花的進口配額非常有限,不少企業就不得不去購買昂貴的國內棉花。如此一來,紡織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利潤隨之下滑。
湖北省棉花協會的一位負責人曾向記者表示,“現在形勢太一般了,不說哀鴻遍野,也算是不暢”。
央行也在報告中稱,在棉花價格波動、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紡織行業整體效益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央行:建議紡企向中西部遷移
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曾具有明顯的國際競爭優勢。但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紡織業行駛嚴峻。
據了解,目前我國紡織工業80%左右的產能集中在東部地區,但都面臨著用工成本上升及需求萎縮的難題。
央行的報告認為,“十二五”時期是紡織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應抓住機遇引導紡織行業有序轉移,形成東中西部紡織產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布局。
記者發現,紡織企業向中西部遷移的聲音和動作,其實幾年前就已出現。
公開資料顯示,通過承接產業轉移,中西部地區紡織產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棉紡織、服裝行業的效益增長突出,2011年的利潤率較2009年增長了1.3倍。
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也顯示,1月~7月中部地區紡織行業投資額同比增長了18.7%,占全國的30.5%,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的投資額則同比增長19.7%,占全國比重的8%,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內地紡企:考慮遷往三線城市
東部沿海紡織企業“內遷”的步伐還在繼續。但有一個信號,或許更值得關注。
記者發現,中部核心城市武漢、長沙等地的紡織企業,已開始與湖北孝感、紅安等地對接,通過入駐當地產業園的方式“外遷”三線城市。
10月24日,由湖北川東集團投資百億元的“中國中部輕紡服裝之都”在湖北紅安縣奠基。此舉被當地媒體解讀為“紅安整體承接武漢紡織產業轉移的最新力作”。
據了解,在奠基儀式上,除了政府官員、紡織協會代表外,還有來自江蘇常熟、福建石獅等東部地區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其中,江蘇利雅德有限公司還在現場,簽訂了入駐意向協議。
如果這是東部企業“內遷”的一個縮影的話,那么,武漢漢正街工業城、漢正洗染城的一些企業則已有“外遷”的苗頭。
據報道,多位服裝企業主表示了外遷的意向,因為“這里用工便宜,離武漢也近。”據了解,“中國中部輕紡服裝之都”項目位于武麻高速的入口處,距武漢天河機場、武漢高鐵站、漢口火車站均只有50公里的路程。
湖北川東集團旗下星壘營銷公司的劉經理也告訴記者,武漢、長沙的多家紡織企業已表露入駐“中國中部輕紡服裝之都”的想法。
據他介紹,著名的武漢漢正街一般是紡織企業的門店,但加工廠基本處在武漢硚口區的長豐鄉。今年3月,數千家服裝加工小作坊從那里遷往湖北孝感市漢川新河鎮。
“有部分還沒走,也要往紅安遷。紅安(用工)工資不是很高,都是從農民中找工人?!眲⒔浝砣缡钦f。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