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新格局下企業、投資機構共尋技術創新路徑
“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技術、產品的替代,甚至是引領行業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運用?又有哪些規律需要去遵循?國內企業目前又秉承著怎樣的策略?
11月28日,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雙循環’格局下上市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上,鵬鼎控股董秘周紅、震有科技副總經理周春華、云天勵飛CFO兼董秘鄧浩然,中財龍馬資本董事長雷杰和產業時代數據中心(TD)創始人羅煥塔圍繞上述主題展開了熱烈對話。
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
創新的前提是應用,尤其是產業化、規模化的實現,這是根本。
雷杰從投資角度出發指出,“我們覺得需要跟市場結合,以需求為導向,需要服從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為客觀規律來做的。”
他以消費電子為例,包括模組等方面,隨著蘋果產業鏈的發展,也帶動了上層的設備和材料的國產替代,“國產替代也是一種創新,在別人有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模仿,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也可以節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務,貼近服務來去做產業和技術應用方面的創新。”
其次,更要看到市場的方向和運用場景。
“2018年底的時候,我們投資了一家后來在科創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做電池材料的,當時是搞811材料的,也是業內最領先的,當時是創新,認為前景非常的好。”雷杰介紹稱。
他表示,特斯拉選擇的是鐵鋰電池,并不是811的電池,“創新是在技術和產業應用方面的突破,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因此要看市場的應用前景,在投資的時候,需要特別把握,不是說只是看原創和先進性。我們要看應用前景和市場前景,這是我們關注創新和核心的內容。”
企業層面,同樣如此。周紅在當天會議現場便給出了鵬鼎控股研發的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是跟隨客戶,因為公司本身的策略就是服務全球最優秀的客戶,例如谷歌、FACEBOOK等,此階段就是要滿足客戶產品的需求。
第二階段是配合研發,如說未來兩代或者是三代產品的技術路徑是什么,鵬鼎控股會配合優秀客戶展開研發。
第三階段,也是最高的層次,即同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合作,共同引領行業發展,包括材料上,未來的發展趨勢上做一些儲備。
她介紹稱,某知名品牌明年春季要推出一款產品,他們用超薄背光主板,公司跟客戶研發未來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最終確定哪一款方案,已經走在市場的前面,我們用我們的技術和管理給客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
創新與風險平衡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科技創新,對我們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周春華表示,在2005年成立當時考慮了技術和市場的風險,我們選擇了比較成熟和技術性比較確定的公司。
據他介紹,公司面臨與中興和華為的競爭,這就需要企業創新更要針對客戶需求,更加貼合他們產品,開發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通過用戶的認可,來走自己的道路,我們以中興和華為作為競爭對手,我們要保持高研發的投入,推動公司深層次的發展。”
鄧浩然則指出,在產業鏈上,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特性,如云天勵飛是知識密集型的企業,目前采取專注于設計的模式,類似于華為海思,沒有計劃要涉足半導體的制造,“生產商需要的基因和研發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作為企業來講,需要追求長期持續的發展;作為投資方,需要講究長期穩定的回報。而基礎創新的風險很大,周期很長,但是不去創新又會掉隊,企業該如何在當期利潤、創新投入二者間取得平衡?
對此鵬鼎控股采取的方式是,扶持產業鏈上游和國內的供應商共同發展,包括設備的供應商,通過參股和共同研發的方式,使其產品國產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我們對于產業鏈和上游的公司,特別是國內一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我們會去做考量,有沒有機會帶到我們的供應體系中來,我們可以用股權投資的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周紅介紹稱,去年和今年都投了設備公司,這是公司今后發展的常態,用他們本身的技術來帶動國內產業鏈的發展。
雷杰則認為,要想真的原創,需要更多的配合,“這不是上市公司的職能,還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應該是上市之前,投資機構承擔這個風險,應該更多的是由風險投資承擔的。”
他指出,他們主要關注的是技術的進步,或者是應用端技術的應用,“我們主要看技術的創新,不看模式的創新。”
在企業自身具備科研硬實力的基礎上,將部分創新風險分散至投資機構共同承擔,后者未來可能會獲得相應的超額投資收益,這一模式或許會更為合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