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 企業機構代表共話如何分享消費升級紅利
加快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市場參與各方,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企業在此過程中,如何追求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在推動消費升級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11月28日,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雙循環’格局下上市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主題論壇上,圣象集團首席運營官孫小良、豫園股份董事會秘書兼董事長助理蔣偉、廣發證券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洪濤、匯豐深圳分行行長朱勤科圍繞“推動‘雙循環’,分享消費升級紅利”的主題,展開了圓桌對話,萬全智策企業管理咨詢創始人崔紅擔任主持。
“雙循環”格局下機遇和挑戰
圣象集團首席運營官孫小良表示,“目前公司‘雙循環’更多的是通過內外結合,國內生產,國外拓展。我們目前做了充分應對的準備”。
在他看來,在各種危機和困難的情況下,站在C位的企業更具優勢,未來行業前三的企業,會在復雜的環境當中有更多的機會。
豫園股份董事會秘書兼董事長助理蔣偉則提到,豫園股份的“雙循環”,主要借助于前期的收購兼并以及前期厚實的產業基礎。“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30%多的增長,黃金珠寶這塊的貢獻很大,這有很好的口碑,我們投資的以色列品牌AHAVA,因為海外疫情受到沖擊,但是國內的銷售反而有所提升,豫園借助前期投資比較好的產業基礎,也是居安思危,將產業做實做厚”。
廣發證券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洪濤則從機構觀察的角度指出,“在疫情影響下,很多企業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客戶和市場在哪里,疫情也是‘驗金石’,讓企業更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提升抗風險能力。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更多建議企業提升自己,相對淡化行業層面或者是賽道層面的因素,每一輪危機都是抵御周期”。
匯豐深圳分行行長朱勤科也提到,“‘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不是簡單的雙面對立,也不單單只是優勢互補,它們是1+1>2的疊加效應。它們會加速中國的經濟建設,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過程中,金融的護航和支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比如,匯豐的全球網絡和跨境聯動服務能力可以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提供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務支持。此外,集團旗下的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團隊緊密聯動,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貸款、資金管理、貿易融資等商業銀行服務,還可以支持企業通過國內外的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這一商行與投行聯動的模式將各類型金融服務有機結合起來,讓金融服務的價值最大化。所以,對于銀行來說,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非常大的機遇。”
追求高質量發展
那么,企業如何追求高質量發展呢?
孫小良以所在公司圣象集團舉例,“經過40年的發展,消費者對商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老百姓的健康理念也越來越高,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地板,甲醛要低于0.05,基本上跟水的環境差不多,現在又推出了‘無醛健康’,就是整個面板都不含甲醛,我們叫‘凈芯升級’,當然也有更大規模的升級,我們有更環保的產品供大家選擇。從圣象的角度,我們更關注服務升級和產品升級,將現在的技術運用于各種場景,滿足大家更便利和更環保及健康的訴求。”
蔣偉則表示,豫園股份是上海“老八股”之一,原來的主業還保留著,通過近30年的努力,越來越往外延拓展,從這一點來說,豫園股份也是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本。豫園股份從原有的豫園商場和“老八股”到1992年利用募集資金建設了豫園商城,2017年重大重組完成,改名“豫園股份”。從傳統的商業體變成了以黃金珠寶為主,結合旅游目的地,餐飲旅游紀念品和小商品,然后又增加了許多外延,比如說2017年增加了地產業務。總結起來是“內生增長,外延拓展,整合式發展”,通過收購兼并,逐漸納入適合豫園發展的產業,提升整個豫園的含量。不過,為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豫園股份還有很大的努力和提高空間。
作為金融機構代表的匯豐深圳分行行長朱勤科則指出,“金融機構是以服務好實體經濟為宗旨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銀行要做好幾點:一、高效。很多企業和銀行打交道的時候,過去感覺比較煩瑣,國內收支和國際收支需要大量的人民幣和紙質的憑證,在數字經濟的環境下,銀行也開始通過數字化提升效率,匯豐銀行正在不斷投入區塊鏈、云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API和大數據等技術使用,以滿足客戶需求。二、穩定。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銀行特別體現出在困難階段的社會責任,對不少企業維持甚至個別企業加大信貸投入。與此同時,我們銀行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從未中斷對客戶的服務。三、環保。我們鼓勵企業往低碳和環保的方向發展,比如做一些項目貸款,如果企業的環評不通過的話,銀行不能放貸,通過信貸的手段,鼓勵企業可持續發展。”
擁抱數字經濟
此外,在場嘉賓還談到了數字經濟在推動消費升級中的作用。
廣發證券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洪濤分析指出,“中國在數字化方面是走在前列的,在這樣的趨勢下,所有的公司都在擁抱數字化。企業在戰略上要重視這種新的變化,現在直播和新的流量也就是三至五年的時間窗口,如果更新得太晚就會錯失一些機會。一定要注重人才團隊的建設。此外,多去做一些跨界的工作,每家公司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擅長供應鏈的可以多和流量端合作,擅長流量運營的可以找更多的內容變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