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靴子”落地 棉花市場未來如何演繹
紡企訂單旺季不旺 經營舉步維艱
春節之后,紡織企業的訂單狀況仍然沒有明顯好轉,明顯低于往年水平?!叭ツ赀@個時候是企業比較忙碌的月份,今年連一半的機器都沒開?!焙幽相嵵菽臣徔椘髽I營銷負責人王某說,開春之后,他們企業僅接到一張6萬米件的訂單,如果近期沒有新的訂單,他們廠就得停產?!巴静煌靖?,服裝面料市場持續低迷,給紡織行業上下游形成壓力。進入3月份,只有精梳50S、60S以及長絨棉精梳紗線銷售尚可,而低支紗線價格受進口紗線和進口坯布的沖擊,提價無力,當地80%以上的企業“虧損”經營。而一些實力較強的大型紡織企業加大品種調整力度,著重差別化生產,壓低原料成本,以此提高訂單量,但下游消費疲軟,產成品售價大幅降低,利潤率被壓縮,仍然舉步維艱。
內外棉價差大 市場份額被嚴重擠占
根據中國棉信息花網監測,3月22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19370元,與去年低點相比每噸上漲了1200元左右。而3月22日,國際棉花指數(M)97.54美元,按1%關稅稅率,到港折人民幣15614元;按滑準稅折算到港價16224元。也就是說,外棉較國產棉價格低
3000-4000元/噸。如果按照滑準稅率換算,外棉到港價格優勢仍然十分明顯。“因為內外棉價差大,我國紡織品的價格優勢已消失殆盡,這幾年市場份額持續被擠占?!?/p>
一位做進出口生意的貿易商說,去年,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美等國家在遭遇經濟衰退后開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其中就包括高端的紡織品市場。這種形式發展下去,就會形成一種局面:我國的紡織業在高端拼不過歐美、在低端拼不過東南亞,長此以往,我國紡織品行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國儲棉出庫銷售 棉花底價被抬高
本年度,國家施行敞開收儲和大規模拋儲的調控政策。截至3月20日,國家收儲累計成交642萬噸以上,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數據,本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為747萬噸,也就是說,收儲量已達到總產量的86%左右。距收3月31日收儲結束僅剩幾天時間,屆時,國內棉花資源將有90%左右進入國儲倉庫,市場上不僅優質棉花“芳蹤難覓”,即使普通棉花也是少之又少。
自1月14日起,國家又實施大規模國儲棉出庫銷售,據發改委稱,此輪自1月14起的銷售國家儲備棉公開競價銷售,暫定數量為450萬噸,時間到7月底,銷售底價為標準級棉花19000元/噸不變?!笆諆亙?,一手保棉農,一手保紡企”,市場普遍認為,政策初衷是好的,也起到了穩定市場的效果。但是,無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首輪國儲棉出庫銷售因為以陳棉為主,一些精紡高端企業仍然面臨“用棉難”的問題,而外貿企業也因政策調控推高了國內棉價,紡企原料成本上升,在國際消費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外單外流現象十分嚴重,紡企的壓力不減反增。滑準稅配額下發
將平衡內外棉價差 “如果配額開始進入紡織企業,對于推高外棉價格起到關鍵作用?!?/p>
河北某紡織企業負責人黃總說,3月中旬以來,青島、天津、張家港等港口棉花壓港情況非常嚴重,就等“開閘放水了”。據了解,目前已購買國儲棉的企業對進口外棉十分熱衷,出于“壓低成本”增強接單競爭力的企業目前占據主流。黃總認為,按照目前國內900多萬噸的期末庫存,棉花供給比較寬余,國家之所以在此時增發滑稅配額,近期可能還會有加工貿易配額下發,主要目前應該是解決紡織企業的“訂單減少之困”,后期國內市場國內棉花價格可能會有輕微下跌,而外棉價格將會繼續上漲,內外棉價格進一步縮小。再有一個關鍵點,下一步國家或將調整國儲棉出庫銷售政策,將新棉出庫存比例提高,滿足紡織企業對“高品質棉”的需求,后期紡織市場僵局或被打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