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機針織協會或將“應運而生”
訂單大量縮減
“我現在是騎虎難下,機臺設備開起來吧,無單可生產。不開,又白白閑置著,可日子總要過。”林師傅無奈地告訴記者。
林師傅是一名橫機機修工,在一家橫機針織企業做了多年的機臺維修,前年橫機針織市場好的時候離開企業,購置了二三十臺橫機針織設備,轉身成為小老板。經歷了一年多的市場風云變幻,現如今,林師傅又重新走上機修工的崗位,回企業上班,閑置的機臺設備正等著被收購。
林師傅的例子只是該行業小型工廠的一個縮影。據業內人士介紹,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橫機針織行業小型工廠遭受了較大的沖擊,幾十臺設備的小工廠去年就倒下了一批,另外一些維持著的小工廠,今年也已停止開工。
“前年之前,那幾年市場行情較好,公司300臺機開滿了,還要外發200多臺外加工,而今年,公司只開了幾十臺,另,外發幾十臺外加工。”泉州市良興染織植絨有限公司橫機針織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訂單大量減少,且較為不穩定,因此公司沒有全部開自己的機臺,避免萬一訂單減少了,工人只能白養,因此外發了一半外加工。
對于訂單的大幅減少,業內人士分析,橫機針織行業門檻低,市場行業好的時候,一哄而上,市場不景氣時,一大片偃旗息鼓,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因此抗風險能力較弱。
記者走訪得知,橫機針織行業不僅存在門檻低、規模小的缺陷,還因為閩南特有的“人情文化”,訂單多數靠裙帶關系維持,一些大企業通常會把這一需求向自己的親戚采購,即使他們的品質沒有競爭力,這導致行業缺少競爭、上升的動力。
據介紹,前兩年產品以滌綸居多,而當下的市場以純棉為主導,生產成本翻倍上升,阻擋了一部分工廠的前路。另外,鑒于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本土的一些品牌企業今年對橫機下蘭供應商進行了調整,這也導致了一些沒有競爭力的小家庭作坊被淘汰。
協會帶動行業創新
雖然行業一些小加工廠停業了,雖說一些中小型企業也在艱難維持,但仍有品牌企業在逆勢中增長,獲得了較多的市場份額。
“今年公司訂單同比去年有所增加,為今年業績增長開了個好頭。”泉州市勁超針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莊炳燦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企業內功修煉及產品創新尤為重要。
據悉,勁超針織為即將到來的年中訂單旺季做足了準備,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基層員工在廈門進行了為期十余天的培訓,通過名師授課,內部執行,增強員工切實感受到自己與企業的共同成長,高度凝聚團隊力量。
莊炳燦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在培訓方面要花費上百萬元,通過各種培訓,加強管理、降低內部損耗,讓員工對自我價值及企業價值的認可,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及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除了修煉內功,產品創新是立足的根本,公司與東華大學合作研發的‘抗菌、防污、抗變形’領袖已開始顯現市場成效。”莊炳燦如是說。
“橫機下蘭下游客戶以體育用品居多,然而隨著休閑服飾的增加,客戶可以多些休閑方面的開拓。”泉州市良興染織植絨有限公司橫機針織負責人張先生建議,增加產品風格及拓展省外市場均是應對的方式。
這種品牌企業好的經驗將有機會傳遞給行業內中小企業。記者了解到,橫機針織行業協會將于近期成立,屆時,將帶動行業創新意識和經驗傳遞,規范行業發展。
“如果一些品牌企業能拿出大企業的氣度,對供應商嚴格把關,杜絕裙帶關系,嚴格按照企業對于產品的品質需求采購,產品不具備‘競爭力’的不予通過,那么,對于行業的規范,做強做大有非常大的幫助。”業內人士表示,上下游企業若能規范化通力合作,必將促進橫機針織行業的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