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品牌線上開辟新渠道意在緩解門店壓力
李寧和凡客,中國服裝行業兩個標志性企業,一個是扛起中國本土體育用品行業大旗的領軍品牌,一個是中國互聯網時代快時尚服裝的代表,這兩個品牌的一場“聯姻”,引發了行業內的熱議。近日,李寧在一個月內兩度攜手凡客,利用閃購模式清理庫存商品,甚至打出“19元起”的口號,促銷氣勢直追當年凡客的29元T恤事件。
分開剖析兩者,凡客的表現對外釋放了一個信號,它不再滿足于做一個獨立的電商品牌,而是希望將自身打造成為包含多個品牌的凡客商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城。而李寧,毫不避諱地大舉清理庫存,正式表達了要清除高庫存這一發展障礙的態度。只是,這樣的戰略背后的價值何在?對于服裝品牌們,閃購模式是真正解決庫存問題的靈丹妙藥嗎?
線上開辟新渠道意在緩解門店壓力
以李寧為首的本土運動品牌,雖然近年的關店風潮洶涌,斷臂求生現象比比皆是,但如果走在二三線城市的步行街,還是會看到兩旁氣勢恢宏的服裝品牌專賣店,如同閱兵一般整齊林立。而最搶眼的是門口堆積如山的打折品,還有醒目的“X折起”的大字,已經成為服裝店最大的特色,如果沒有這樣的標志,反而不正常,路過的人就會失去走進去的興趣。
服裝品牌原本的門店的形態劃分有不同的等級和各自的職能,旗艦店承載著品牌形象展示的主要職能,常規的專賣店布局在主要商業區,承擔著當季產品銷售的重任,工廠店或者折扣店集中剩余的尾貨或者過季商品進行銷售,對于并不追趕服裝潮流且購買力有限的消費者,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品牌的庫存壓力與日劇增,優化渠道和改善現金流的需求日漸緊迫,促銷工廠店失去了他們原本的價值,因為所有的門店都變成了“工廠店”。買一送一、半價銷售、超低折扣等促銷手段層出不窮,甚至基于銷售壓力,新品上市即開始打折,因為越到后面折扣越低,不如從一開始就用低價刺激購買。
但是,如此促銷力度之下,最終業績如何?對服裝品牌頭疼的庫存問題是否有所緩解?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李寧、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動向六大運動品牌的庫存總和為37.21億元,經過多輪促銷后,年底六大公司庫存合計仍高達33.27億元。也就是說,雖然促銷場面看似火爆,對于庫存消化卻幾乎不見成效,可見,傳統渠道對于庫存消化已經力不從心。在這樣的形勢下,尋找新的庫存清理渠道成為關鍵,而以李寧為首的服裝品牌將目光鎖定在互聯網亦不足為奇。
互聯網本身具備了低價銷售的基因,網絡購物人群對于價格的敏感程度相對更高。而閃購模式,更能通過超低價的策略幫助企業短期內聚集大量的人氣,形成規模效應,集中清理掉本身就需要打折銷售的產品,并且效果立竿見影。而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又不需要“李寧們”再花費時間和費用去推廣一個專屬的折扣平臺,短期來看,無疑是一個較為聰明的辦法。然而,在分析李寧清理庫存行為時,我們不禁會產生另外一個疑問,為什么合作的對象是凡客?
清理庫存應力求規避對品牌造成殺傷
中國的服裝品牌,尤其是前面提到的本土運動品牌,由于缺乏核心研發技術和設計理念,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渠道多數集中于二、三線城市,終端布局的重復也較為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本身的形象和內涵就成為消費者的重要參考因素。以李寧為例,存在著得天獨厚的品牌精神優勢,民族品牌領軍者這一形象深入人心,雖然年輕的消費者對于體操王子李寧已經不再熟悉,但是品牌本身的冠軍基因不可否認。多年來,李寧斥巨資贊助多項賽事活動、支持體育事業,重金打造品牌形象,意在提升品牌的檔次,為產品銷售增加砝碼,自然不希望被超低價清理庫存的戰術性動作波及品牌形象。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服裝品牌們本身并不希望被冠上低價、折扣的標簽,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區分所購買的是新品還是庫存,只有同一個品牌的概念。所以,與年輕時尚的凡客合作,而不是選擇本身就是限時特賣的其他網絡平臺,更顯出這只是一個品牌的華麗沖刺,而不是要持續進行的長跑。然而,閃購本身就需要有一個廣而告之的行動,好讓更多的人加入瘋狂搶購的隊伍中,這已經將折扣和品牌進行了關聯,如果這樣的動作次數過多,勢必損耗品牌的元氣,對品牌也極具殺傷力,同時對門店的正品甚至折扣商品的銷售,都將造成巨大的沖擊。
因此,雖然閃購對銷售的強力驅動毋庸置疑,但是戰術更應該在合適的條件下推向戰場,否則會適得其反。如果考慮閃購本身的低價特性,規避對品牌的負面影響,應該有計劃地來推行,遵循少而優的原則,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爆點。活動過后,迅速抹除這一痕跡,有效控制活動過后的傳播聲音,避免后續擴散,影響門店潛在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在執行的時機上,可以配合品牌的大型整合活動來進行,作為整體活動的一部分,例如品牌周年慶典的網絡回饋專場,或者針對特定人群進行精準的小范圍傳播,如學生等購買力較低的群體。
疏、治結合,清理庫存需突破手段
還是以運動品牌為例,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除前面提到的本土六大品牌之外,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庫存壓力同樣存在,但是其主導地位依然明顯,適當的降價就可以緩解這一壓力,而其價格空間壓縮,勢必會將壓力轉嫁到本土運動品牌身上,讓本土品牌的庫存清理更加舉步維艱。
在正面交鋒絲毫不占優勢的條件下,向優勢戰場轉移可以成為一個思路,在幅員廣闊的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市場,服裝需求同樣巨大。前些年家電行業的渠道下沉計劃一度讓整個市場振奮,本土服裝品牌同樣具有深入四級以下市場的渠道布局能力,這樣的優勢是國際品牌不具備的。因此,清理庫存需要注重疏導,將庫存產品轉移到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市場,是更為合理的舉措,既滿足了消費需求,培育了品牌的新興市場,又將庫存有效消化。
而治理庫存現象,則需要從引發庫存的根源做起。對于國內的服裝企業來說,多數都是采取提前訂貨的形式,尤其是運動品牌,一般都是提前兩個季度開始由經銷商向品牌商預訂商品,而訂貨的數量依靠經銷商對于市場的經驗來判定,缺乏合理依據,而為保證銷售,一般訂貨量都不會做保守的低估,以免供不應求,因此,產生庫存在所難免。
想要規避這一現象,國內服裝企業可以學習快時尚品牌的經驗,整合生產鏈,首當其沖的就是合理規劃產品設計、生產,并提升供應商和品牌商的反應速度。盡量減少單款產品的訂貨量,根據實際銷售來做進一步的反應,比如可以進行補貨或者從其他弱勢銷售區域調配。而近期,部分本土品牌紛紛將原有的批發模式改革成為零售,也是意在加強終端管理,優化、提升經營質量,表明了對解決庫存問題的決心。相對于閃購,這樣的解決方案更能“治本”。
總之,閃購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有迫切需要解決庫存壓力的服裝企業來說,的確是一把利刃,但是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產生庫存的問題,則需要企業修煉自身內力,從源頭上改變經營模式,最大化地規避庫存風險,保持健康運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