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行業的渠道轉型“批發到零售”
高企的庫存,讓服裝行業叫苦不迭,“庫存服裝國人3年也穿不完”的說法不脛而走。這些庫存將何去何從?
關店打折成主流
最先感受到庫存壓力的,是體育服裝行業。經過了數十年的跑馬圈地,體育服裝行業在2008年到達輝煌巔峰后,開始逐漸顯現出疲態。
從2011年開始,體育用品總庫存居高不下,到2012年上半年,六大體育用品品牌——李寧、中國動向、安踏、特步、361度和匹克,總庫存達到37.21億元,趕超2011年全年36.99億元的庫存量。關店、打折成為國內體育品牌企業的主旋律。
安踏公司公關部向記者這樣解釋高庫存的原因:“第一是全球經濟疲軟,而我國紡織服裝業對出口的依賴度較大。第二是消費者需求發生了變化,現有部分企業的經營模式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導致了企業的庫存高企。”安踏公司坦言:“高庫存已經成為制約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雖然今年一季度服裝出口數據有所好轉——據海關統計,2013年1—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累計同比增長15.7%,但這并不足以驅走服裝行業的陰霾。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對記者表示:“從一季度的數據上看,紡織服裝出口似乎出現了復蘇的態勢。但就從全球經濟仍處于低迷時期,需求和貿易提振乏力來看,紡織服裝行業真正迎來回暖尚需時日。與此同時,由于國內人工、租金成本的上漲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服裝出口的價格優勢正不斷地減弱。”
對于出口不振,也有些服裝企業表示并不在意,太平鳥CEO歐利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我們更關注的是內貿,外貿的增長與公司的業績增長關系不大。”此外,包括安踏在內的大部分服裝企業也表示對出口狀況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由此可見,內需不足,外貿不振,似乎并不是形成高庫存的全部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正略鈞策合伙人呂謀篤看來,服裝行業今日高庫存的釀成,主要原因在于“品牌+大批發”模式造成供求失衡。
中國動向創始人陳義紅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品牌商不控制零售渠道,他們完成銷售多依靠代理商,這使得行業常常出現暢銷產品斷貨、平庸產品積壓的現象。而品牌商,則對市場的變化反應很慢,消息滯后,使得庫存壓力越來越大。”
在此情況下,“整合終端、提高店效”成為大多數鞋服品牌的調整方向。
2012年8月,李寧公司宣布停止公布2013年訂貨會的訂單數據,理由是訂貨會數據無法代表企業未來的銷售情況。安踏公司也強調,將采取彈性的補貨制度和靈活的供應方式,滿足訂單之外的需求。
可以看出,對目前普遍采用的“大批發”商業模式,李寧、安踏等行業龍頭已有調整和改造的意圖。
{page_break}
線上甩線下賺
事實上,如今“批發”轉“零售”的渠道轉型受到了鞋服行業前所未有的重視。從批發向零售轉型,重點在于提高直營店的比例,建設自有零售終端。
目前,安踏、七匹狼、太平鳥、柒牌、富貴鳥等公司,都已經或者正在進行著這項浩大的工程。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七匹狼有直營店530家,占總門店數量的比例僅為13.3%,公司計劃在兩年半內新增直營店1200家。
就在國內服裝企業因庫存積壓而愁眉不展之際,以zara、H&M、優衣庫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頻頻在國內攻城略地。呂謀篤認為,這說明了國外企業運營模式更適合目前的發展。
ZARA有別于多數傳統服裝企業采用的訂貨制,而是總部根據每個店的銷售情況主動配貨。位于總部的設計團隊能夠比較清晰地看到每個單店、每個城市、每個地區需要什么樣的款式,什么樣的顏色,多大的尺碼,每次補貨大概需要補多少數量。
朱慶驊告訴記者,去庫存必須要開拓更多的營銷渠道,面向更多的市場,其中線上電子商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而安踏公司則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已經在籌建電商渠道,董事長丁志忠親自掌管這一領域。
但是,對于目前很多服裝企業而言,線上業務更像是一種“下水道”的策略,目的是為了清除庫存。呂謀篤介紹說,目前大多數服裝企業,實際上是在線上甩尾貨,線下賺利潤。
這種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如果企業對自己產品的定位不清晰,不能平衡好線上和線下業務的關系,會對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