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進口降幅較大 服裝出口增速放緩
2013年初,麻紡織企業訂單數量有所回升、開工率較高,特別是亞麻針織企業反映較好,但部分停留在紗線低附加值的黃麻企業經營形勢嚴峻。總而概之,2013年上半年我國麻紡織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
業務增速較快
企業利潤增速緩慢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月~5月,全國285家規模以上麻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181.66億元,較去年同期158.35億元增長14.72%;而主營業務累計成本為156.77億元,較去年同期135.05億元增長16.08%;實現累計利潤總額24.89億元,較去年同期23.30億元增長6.8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低于主營業務成本增長速度,企業利潤增長速度較慢,說明目前我國麻紡織企業處于以量換取經濟效益的情況沒有改變。
工業增長速度方面,1月~5月,紡織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速度為10%。其中棉紡織與印染精加工累計增速為10.4%,麻紡織與印染精加工累計增速為10.5%。但從2013年每個月的工業增長速度趨勢來看,麻紡織工業環比增長速度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主要大類產品生產狀況比較穩定。亞麻布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而苧麻布生產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其中亞麻布生產方面,根據統計局跟蹤的54家亞麻企業生產數據,1月~5月份54家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亞麻布(含亞麻≥55%)14763萬米,同比增加7.37%;苧麻布生產方面,跟蹤的34家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苧麻布(含苧麻≥55%)14885萬米,同比下降1.98%。通過企業調查得知,亞麻織物銷售良好,特別是亞麻針織織物市場比較受歡迎,而苧麻行業一直在萎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月~5月份,紡織工業完成投資1524.91億元,同比增長9.69%,其中,麻紡織行業累計完成投資33.43億元,同比增長28.47%。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工業在國際形勢競爭日益激烈的壓力下,企業積極響應產業轉型升級政策,保持穩定投資態勢。麻紡織投資額速度保持增長趨勢,且增長速度遠遠大于紡織工業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說明企業對麻紡織市場預期較好,也深刻認識到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性,加大了生產經營投資力度。
黃麻進口降幅較大
服裝出口增速放緩
2013年以來,麻紡織行業進出口金額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開工率較高,部分企業訂單已經排滿整年。據海關數據,2013年1月~5月,全國麻紡織行業進出口累計總額8.68億美元,比去年的7.52億美元增長15.34% ,具體情況如下:
2013年1月~5月,全國麻紡織行業累計進口總額2.92億美元,同比增長18.08%;其中麻織物累計進口金額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1.16%;麻紗線累計進口金額0.35億美元,同比增長29.33%,麻原料累計進口金額2.28億美元,同比增長17.04%,麻原料為主要進口商品,其中亞麻原料累計進口金額為1.41億美元,黃麻進口原料累計進口金額為0.15億美元。
麻原料主要進口種類是亞麻短纖與纖維、黃麻短纖與纖維,這兩種麻原料進口情況如下:黃麻原料進口數量與進口金額降幅較大,通過與企業溝通得知,黃麻企業生產設備較為陳舊,且黃麻企業主要以生產黃麻紗線為主,依然停留在低附加值產品的層面;與此同時,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紡織工業的崛起,與國內勞動者工資逐步提升的情形,直接造成了進口黃麻紗線比購買原料再加工還便宜的現象,導致企業直接進口黃麻紗線大幅度增加。
出口方面,2013年1月~5月,麻紡織行業累計出口總額5.76億美元,同比增長14.00%;其中麻紗線累計出口1.36億美元,同比下降0.35%,其中亞麻紗線出口累計金額為1.14億美元;麻制品累計出口9192萬美元,同比增長23.65%。麻織物累計出口3.44億美元,同比增長18.37%,其中亞麻織物與苧麻織物累計出口金額分別為1.42億美元與1.96億美元。
{page_break}
2013年1月~5月份,我國含麻服裝出口總額102.23億美元,同比增長56.73%;累計出口服裝數量15.08億件,同比增長47.20%,含麻服裝出口數量與出口金額增速明顯放緩。
生產成本升高
原料種植不均衡
根據2013年7月對麻紡織企業的問卷調查得知,大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對后期走勢和中國經濟環境的基本面表示樂觀。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比如內需與外需的不足、用工成本增加、融資難、匯率不穩定等問題排在前四位,具體情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勞動力成本升高。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策,然而,在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條件的同時,帶來的企業用工增加,使企業在短時間內不能快速完成產業升級,大大削減了企業在國際競爭市場中的成本優勢。
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新興市場為保證自身利益也均采取措施打壓本幣匯率,而我國勞動力本身自己的價格也在提高,迫使出口企業的難度在加大。
內需市場不足。內需增長乏力,因此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不足,因為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動力是內需和外需。所謂三駕馬車中的投資不是原動力,只是由內需和外需的規模而決定的投資的規模。
融資渠道狹窄。當前我國麻紡織企業大部分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主,企業想通過資金支持更新麻紡織設備或者擴大規模,沒有足夠資金,影響麻紡織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
原料種植面積萎縮。原料種植發展不均衡,例如當前享有“中國草”的苧麻,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原麻產量和品質下降。而優質亞麻原料和黃麻原料主要靠國外進口,受制于人,例如我國從孟加拉進口的黃麻原料,孟加拉企業把優質的黃麻原料留下,把劣質黃麻原料賣給我國企業,這些嚴重影響了麻紡織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使我們的麻紡織企業在產能擴展、產品創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堅持自主創新
提升內需市場份額
面對麻紡行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我國麻紡織企業要改進不足,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品牌建設,努力提升國內市場份額。同時,中國麻紡行業協會將積極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大力宣傳麻紡織產品時尚文化,積極開拓內需市場。研究表明,麻紡織服裝和制品保健功能性強、防輻射作用好、清涼透氣等特點使麻紡織產品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深受歡迎。我們要充分利用麻紡行業協會這個平臺,加大麻紡織產品時尚文化宣傳力度,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堅持擴大內需市場。
合理利用國家政策,加快設備技術創新。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分反映麻紡織企業現狀,財政貨幣政策重心流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對設備技術研發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對技術設備更新企業給予適當的財政補助,提升企業的質量與效率,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就業,進而創造良性的國內市場環境。
堅持原料基地建設和提高原料品質。爭取國家扶持政策,享有與糧食同等的資金補貼待遇,科學的規劃企業與種植戶對麻紡織原料基地建設。
通過減稅降低企業成本。要降低勞動力的成本不大可能,中國的勞動力報酬總的比例還是偏低,所以說減稅、融資的成本應該是有空間的。麻紡行業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幫助麻紡織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實現穩定增長,這樣才可以達到轉型升級和壯大麻紡織行業發展的目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