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貨零售業態發展遇阻力
近年來,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提升與購買意識增強,中國零售業態正悄然發生變化。為了進而保持可持續發展,中國企業正面臨零售業態大環境所帶來的挑戰,其中,如何提升零售平臺以適應變化是當務之急。
日前,云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月投資)發布的8月份市場觀察分析報告《中國零售業態變革》稱,一般而言,當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時,標準超市、購物中心、大賣場等零售業態將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開始逐步改革及創新。而中國正處于這一拐點上: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等,2011年的人均GDP已超過了10000美元;與此同時,截至目前,中國的購物中心數量已經比去年同比增長10%,達到了3500多個。
報告認為,中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正逐步從傳統百貨業態,走向更為細分的標準超市、大賣場、便利店和購物中心等新型業態。盡管在傳統零售商的眼里,由于成本支出大、盈利能力低,傳統百貨業態進一步發展面臨著限制,但是不斷上升的運營成本,使得零售商對于投資新業態也不得不產生抵觸情緒。
來自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排名前100的零售企業,在租金、用工成本和電費等費用上,分別經歷了21%、20.5%和16%的上漲。據悉,在專業店、超市、百貨等實體店零售企業銷售增速放緩的同時,隨著人工、租金等經營成本的快速攀升,其盈利能力不斷下滑,利潤率增速出現較大幅度放緩。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上市公司年報的整理,2012年,零售百強企業中,29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率中位數為8.8%,較2011年同期大幅下降11.6個百分點;合計凈利潤為118.0億元,較2011年降低8%;29家上市零售企業中, 有11家凈利潤出現下滑。
在這種背景下,一向表現光鮮的外資零售企業,也呈現出影響力下滑的跡象。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進入百強的外資零售企業共有22家(僅指實體店零售企業),數量與上年持平,22家外資零售企業實現銷售額4089.5億元,占百強銷售總額的比重為17.2%,占比比2011年下滑0.4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一些零售企業“自廢武功”,雖有商業的名號,但有的并“不做買賣”,一些百貨和超市不再致力于提高自身經營水平,而是通過出租柜臺、引廠進店等方式獲取利潤,通過收取各種租金和費用,實行“寄生性生存”。傳統零售企業經營模式落后、組織化程度低、創新能力弱等方面的問題愈發突出。
云月投資方面認為,與傳統的零售策略相比,現在零售商生存及發展的關鍵在于成本和規模。零售商需對渠道的建設及拓展制定詳細的計劃,以在面對諸如家樂福、沃爾瑪、韋斯特菲爾德這樣的跨國零售巨頭時保持競爭力。街邊單體店和本土化的夫妻店,由于各項成本不斷上升且對供應商缺乏議價能力,正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同時,街邊單體店的零售業態與不斷演變的中國顧客的購物消費理念也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顧客愈發重視在中心區域擁有購物、餐飲和娛樂的一站式購物體驗。
“隨著各種零售業態間的激烈競爭,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零售業態中各種品牌商品的緊湊陳列,取而代之,他們更傾向于擁有高品質商品、多樣促銷活動和良好服務體驗的購物地點。由于新型的零售業態擁有更高的壁壘及更強的品牌辨識度,這樣的變化向多數零售商提出了挑戰。”云月投資有關負責人稱。
與傳統零售業發展瓶頸相比,中國網絡零售市場呈現高速發展。快速躍遷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是一切趨勢及變革的前提,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用戶的消費行為、挖掘出了新的消費需求,而且使商家精準、快速地滿足這些需求成為現實。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建議,零售企業要應對成本上漲,未來的變革方向應該是從規模數量型向效率效益型轉變,從提升精細化管理入手,提升單點效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