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保稅棉加快出貨 印度期棉銷售遇阻
據調查,受ICE盤面創三個月來新低、一些用棉企業和貿易商呼吁政府9、10月份重啟國儲棉拋售,再加上印度國內棉花“風調雨順”等等利空因素的影響,9月上旬以來,中國各主港保稅棉和清關棉的報價持續疲軟。10日2012年度M1-5/32″、M1-1/8″印度棉的最低報價已滑至18000-18100元/噸、17500-17700元/噸;M1-1/8″美棉也僅在18200-18300元/噸,一些資金壓力比較大、對9月份以后的棉花市場看空的貿易商仍有繼續下調報價,加快出貨的打算。
據了解,目前港口保稅棉主要是澳棉(7、8月份抵港量比較大,而且價格高于用棉企業的承受能力,走貨壓力逐漸積聚)、美棉、烏茲別克斯坦棉、印度棉和墨西哥棉,其中2012年度的美棉詢價、看貨和下單情況最差,但隨著9月9日中國政府發布《2013年度棉花收儲細則》并啟動收儲后,青島、上海等地的一些貿易商反映,一些國內400型軋花廠港口詢價、看貨意愿比較強,特別是烏茲別克棉、巴西棉等與新疆棉品質比較接近的外棉。
9月9、10日某印度棉商S-6M1-1/8″、S-6SM1-5/32″的報價分別為87.5美分/磅、88.5美分/磅(保證12月25日前到港,90天信用證),但中國棉紡廠和貿易商下單的興趣并不濃,以詢價為主,一方面是12月底前能抵中國主港的S-6寥寥無幾,很多印度出口商和軋花用J-34及其它品質較差的棉花代替S-6交貨;另一方面是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的使用有效期截止到12月底,很多貿易棉或棉紡廠擔心一旦弄到進口配額,而12月25日前印度棉無法到港,僅配額成本就虧損2000元/噸以上,而且據一些進口商反映,前期抵港的印度棉普遍存在馬值大、可紡性差和雜質重、“三絲”重的問題,因此更傾向于采購中期花。近日,因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走強,2012年度S-6的軋花廠出廠價上漲至93.10美分/磅;而巴基斯坦國內棉價也連續數天持穩,籽棉采摘和收購進度加快,棉紡廠需求緩和回升,對巴棉、印度棉價形成一定支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