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政府大力支持伊斯蘭教服裝業的發展
作為全球伊斯蘭教徒最多的國家,印尼市場對于符合宗教要求同時又跟得上潮流的服飾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從目前正在舉行的雅加達時裝周所展出的一系列時髦、繽紛的服飾可看出,印尼正積極發展伊斯蘭教時裝業。
據估計,這個市場總值高達1000億美元(約6082億人民幣)。
印尼政府的策略是給予年輕設計師和成衣業大力支持。據了解,印尼的成衣業目前共聘用超過300萬名員工,每年為經濟貢獻大約150億美元(約912億人民幣)。
伊斯蘭教婦女的穿著,總給人以非常保守的印象;除了必須戴頭巾,伊斯蘭教婦女也不能穿太貼身或透視的服裝。一些地區如沙特阿拉伯和阿富汗,婦女還必須從頭包到腳,肌膚不可輕易外露。
印尼的年輕服裝設計師現在要在尊重禁忌的同時突破傳統。參加這次時裝周展出的設計師,包括三名年輕的后起之秀。他們都是政府推出的“印尼時裝向前”計劃的參與者。這項計劃旨在栽培年輕人才,讓他們日后能進軍國際市場。
三名設計師都表示,他們想制作能夠吸引廣大群眾的服飾,包括西方國家的婦女。
27歲的娜蘇蒂安說:“讓穿著伊斯蘭教服裝的人們看起來很酷,這一直是我的理想。”
一名來自米蘭的經紀人想要和她簽約,把她的自創品牌“杰娜哈拉”(Jenahara)帶入意大利、俄羅斯和迪拜。娜蘇蒂安說,該名經紀人原本是要每一季訂200件服裝,但在看了她所有的設計后改變主意,要和她簽約三年。她的服裝產量自去年已增加了將近一倍。
相關鏈接:
伊斯蘭文化誕生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在與其它文化相互影響、滲透、融合的過程中,它不斷地豐富和補充著自己。伊斯蘭文化一方面吸收了阿拉伯地區的固有文化,如阿拉伯語言、文字、詩歌、諺語、謎語、散文等,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來自波斯、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等地的外族文化,將其變成豐富多樣且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
伊斯蘭服飾文化作為伊斯蘭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具有多元和統一的特征。阿拉伯女性傳統服飾應該是頭戴面紗,身穿大袍,面紗與大袍的顏色通常為黑色,阿拉伯世界又因各自習慣的不同而在面紗、大袍的具體顏色搭配與款式風格方面有所不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演變舍棄了傳統的頭巾面紗,即便仍然保留頭巾面紗,也不再局限于黑白,而選用色彩斑斕的絲巾取代傳統頭巾,從而增添了阿拉伯傳統服飾的豐富性與多元性。
伊斯蘭教認為,美包含自然之美與絕對之美,美不僅是對自然、現實的可感的愉悅,更是對真主的信仰,即絕對美的敬畏。它必然突出服飾的倫理觀念,而將服飾的藝術視作必須以服從這種倫理觀念為前提。從伊斯蘭服飾的審美觀來看,凡是與伊斯蘭服飾倫理學主要原則相矛盾、相抵觸的服飾藝術不僅不美,而且非常丑惡,必須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加以制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