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浪潮為未來民營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淘寶商城首次推出“雙11”活動時,只有27個品牌參加,總共銷售額也只有5200萬;2010年交易額達到了9.36億,已經讓人明顯感覺到了這個活動的價值,當年香港一天的交易額也只有8億,一家電商匹敵一座城市的消費水平,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而2011年就相當瘋狂了,交易額達到了33.6億,當天交易額超過1000萬的商家有38家,超過4000萬的有3家;2012年天貓和淘寶交易額超過了191億,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單日單店交易額超過1億的有3家,超過5000萬的有14家。191億究竟是什么概念呢?這幾乎是當年阿富汗的GDP總額。
首先,是激勵理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理性人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圣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11”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采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簡單來說,無非就是類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這樣的宣傳。就是在這種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光棍節當日的消費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
其次,是價格彈性。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衡量的是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么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月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page_break}
顯然,商家絕對不會對大米之類的剛性消費品進行降價促銷,一方面利潤微薄,另一方面相關產品的促銷對于銷量的影響并不明顯。不同于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我們看到,恰恰是這一類——衣服、飾品、化妝品、家具等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成為了“雙11”促銷的主流。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左右商家打折力度的是什么因素呢?動輒5折促銷,商家不會虧損嗎?這一問題可用“二級價格歧視”來解釋。
所謂二級價格歧視就是按銷售量定價,即通過對相同貨物或服務的不同消費量索取不同的價格來實施。雖然價格普遍下降了,但是通過擴大產量和實現較大的規模經濟,較低的單位成本仍能增加商家的利潤,且低價格能吸引客戶、帶來回頭客、促進二次消費等。
價格、心理激勵,價格需求彈性,再加上二級價格歧視,這些成為了“雙11”銷量能夠出現爆炸性增長的關鍵因素。
“雙11”帶來的消費變局是非常明顯的,美國媒體感嘆中國“雙11”一天的銷售規模已經趕超美國兩大網上購物日,預計電子商務將助力中國在201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這對于一直尋求消費升級的中國來說,是雪中送炭。中國如果無法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那么就永遠只能以工廠的身份,給歐美國家的消費者打工。
“雙11”的出現,還刺激了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增長。從去年的數據統計來看,網購釋放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消費潛力的作用非常明顯。萬億銷售額中,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額增長高達60%以上,高于一二線城市。這種對于消費需求的刺激,特別是“逆發展刺激”,是以往很多刺激政策都難以企及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