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雄:疫情下鞋服企業變局的思考
原本經濟下行勢頭的趨勢,在疫情的助力下只會加劇,就如同下坡走路的人被人推一把,更加慣性沖下坡;
此時的冠狀病毒和17年之前非典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非典期間本土經濟上行勢頭非常迅猛,哪怕非典絆腳,疫情結束上升通道依舊,這是供需關系決定的經濟環境,消費信心依然;
而當下疫情下經濟形勢預估就不是很明朗,供需失衡帶來的結構重構尚未落地,貿易戰對產業沖擊還沒喘過氣,經疫情沖擊指望疫情結束報復性消費只是一方情愿而已。
大家要做好相對而言的持久戰,預測未來1-3年挑戰不小,也不要指望所謂涌入線上電商就是春天,直播、社群、微商等充其量只是補充,痛苦的是需要清晰認識到相當長一段時間需要收縮開支、聚焦主業才能活下去,原本大肆擴張的外延式管理需要真正回歸內涵式精細化管理,也就是從規模數量經濟過渡到質量利潤經濟。
過往企業強調規模,強調收入是可以理解的,機會遍地的時代必須快馬加鞭才能把握機會超越競爭對手;但疫情結束企業更應該強調每個部門、每個渠道(門店)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利潤中心,樹立全員利潤有相對存量現金流的目標利潤導向管理。
開源節流,真正向管理要效應,提高管理效率、效能,提高運營能力水平,確實回歸初心,迎合用戶體驗需求,做精、做細、做專、做深,才有機會存活下去,才有機會達成工匠產品、品牌、企業,更有機會成就世界企業之夢想。
前言
這次疫情未來大概率按三個階段發展:疫情爆發期(11月-2月底)→疫情消退期(3月初-5月底)→疫情過后全面恢復期(6月初-12月底)。
也就是說,這次疫情對中國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影響,至少是一年的時間(半年直接影響,半年間接影響),無論政府,還是企業,無論機構,還是個人,或都應該按照這個時間線來做階段性的應急預案和自救規劃。
疫情爆發期(11月-2月底)
這個時間段無論南北理應是冬季季末和春季上新階段,對于大多數服裝企業而言春節前一個月銷售旺季,從一二線市場到三四五線市場都是如此,而農歷年前的武漢封城對于企圖在年前最后一周沖刺一把的鞋服企業而言就是停止鍵,對于冬季產品在暖冬影響下銷售不暢更是打擊,冬季產品在國內大部分鞋服企業而言占比一般都很大,占比高的至少在50%以上;
介于冬季與春季上新之間的賀歲款更是慘淡經營,全國趨緊的疫情對于鼠年賀歲新品乏人問津,雖然SKU不多,但毛利不賴;
春季新品在東北暖氣正足,廣西、云南、海南、廣東、福建等華南地區,一般上市安排在年前(或者元旦前后,或者農歷年前),正品上新準備彌補這些地區冬季產品因氣候或季末緣故加強品類占比獲取更大毛利率;
疫情消退期(3月初-5月底)
農歷春節年后一般是冬季產品折扣銷售,以及春裝大幅上市全面上市的階段,特別是搶在五一之前夏季新品一般上市幾個批次,但按疫情如此發展,不說全國門店無法開業,部分區域門店還是無法正常營業,即便能夠正常營業,在疫情消退階段用戶信心的恢復還是有挑戰;
疫情過后全面恢復期(6月初-12月底)
6-7月夏季產品基本進入尾聲;7-8月考慮秋季產品上新,東北區域初冬產品開始上新;8-9月冬季產品上新;
疫情帶來的影響
在此疫情影響下,19年冬季、20年春季產品銷售已受影響,按疫情正常發展去推算,如果3月份控制到位,但消費信心至少需要3-6個月恢復,也就是說按疫情正常發展推算至少影響了19冬季、20年春季、夏季,乃至秋季產品銷售;為了減少庫存,企業除了線上自救之外,已生產的產品如春季、部分夏季產品,沒有上市的產品需要融入到夏季、秋季乃至初冬的上市批次,而對于20年沒有生產的夏季產品,以及即將參與訂貨或已經訂貨的20年秋季和冬季產品需要重新做好商品企劃與產能重置計劃;
未來變局
從長遠來看,以布局線下實體門店為主導的大中鞋服企業將加速線上業務的布局,同時也將加速新商業模式的迭代。
如果疫情超出三個月,店鋪遲遲無法正常營業,那對企業的挑戰是極大的,以線下渠道為主體的企業急需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成本收縮,現在不妨早做準備,可以將春季產品轉化、補充到今年秋季產品系列當中。
此次疫情會令本就面臨業績問題的部分服裝企業困境加劇,以線下渠道為主體的企業急需調整生產計劃,進行成本收縮。
目前許多購物中心都受到影響,雖然部分購物中心宣布降租,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瓣P鍵還是要看疫情控制程度,如果3月份疫情得到控制,企業下半年還有機會,但很難有爆發性消費。此次疫情對消費端的影響是中長期的,企業或許要用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
2003年的非典疫情加速了傳統電商渠道天貓、京東的發展,如今電商渠道將呈現更加分散的多元化發展。下半年服裝企業線下收入相對會減少,線上收入會有增加。而未來更加小眾化、個性化的品牌會借助電商優勢崛起,形式也將不限于淘寶等大渠道,直播、社群等更加多元化的電商渠道也會借此升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