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均:紡織數字化進程中的科研人
“我的專業技能和地方產業高度匹配,兩者結合所產出的科研成果,將幫助柯橋紡織業解決更多實際應用的問題。”
鄭德均,籍貫四川雅安。2012年獲香港理工大學計算學系博士學位,從事數字化紡織產品設計與計算機圖像識別及智能技術應用研究。現任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色彩研究中心主任、紡織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所(A類)負責人、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向帶頭人等職務。目前鄭德均所帶領的技術研發團隊通過校企、校地合作完成了“中國輕紡城花樣版權保護花樣數據中心庫建設及花型圖案比對系統”、“花樣智能設計軟件系統”的開發,用數字化技術為紡織市場及企業賦能。
鄭德均在指導團隊工作
“紡織行業要走出一個的高度信息化過程,這才是它真正的機會。”
奮斗底色:開啟紡織數字化上半場
鄭德均的成長經歷可以說是新時代科研工作者將其個人發展和時代發展相結合的縮影。
鄭德均大學本科和碩士的研究方向是紡織品設計,當他進入博士階段以后卻毅然選擇了一條“跨學科”的路,學的是計算機,從事的是數字化紡織產品設計與計算機圖像識別及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傳統產業需要一個向前發展的動力,而數字化和信息化就是這把火。”他認為,紡織和計算機的跨學科交叉課題可填補多項研究空白,對輕紡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2012年,鄭德均順利獲得香港理工大學計算學系博士學位;2013年,通過紹興市“330海外英才計劃”來到柯橋,被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引進;2019年,由鄭德均牽頭成立的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項目組,與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開發的“中國輕紡城花樣版權保護花樣數據中心庫及花型圖案比對系統”正式發布,該系統通過對花樣版權建立數字化“戶口”,可對其進行“戶籍式管理”,實現花樣版權數據的互聯共享及AI比對,最終可協同市場監管局、法院等部門進行版權溯源和快速維權;同年,與紹興布婷紡織品公司合作開發的“花樣智能設計軟件系統”投入使用,布婷紡織通過該軟件每小時能自動設計出200種花型,此降本增效的數字化創新舉措被《人民日報》報道點贊;2020年,“中國輕紡城花樣版權保護花樣數據中心庫及花型圖案比對系統”成功入選第三批浙江省“觀星臺”明星應用,成為該領域全省唯一入選項目向全省展示推廣。
落戶柯橋7年來,鄭德均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推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將科學研究成果積極轉化,與傳統紡織行業相結合,探索其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目前來說我們地探索有了初步的小成果,也受到了社會肯定。但是要全面實現紡織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的路還很漫長,我們科研工作者還需持續地發揮更大作用,這也是我的使命。”鄭德均如是說。
中國輕紡城花樣版權保護花樣數據庫及花型圖案比對系統
花樣智能設計軟件系統
“政產學三者協同的力量能讓柯橋向國際紡織之都邁進。”
筑夢未來:與紡城共同推進產業升級
在學生面前,他是授業解惑的老師;在團隊面前,他是科研攻關的領頭人;對于企業來說,他是掌握前沿科技的學者;而對于柯橋來說,鄭德均是一個在這里生活、工作的“新柯橋人”,如魚之于水,水滋養魚,魚活了水。
“所有的成果都離不開政府支撐和產業依托。”鄭德均表示,當初選擇在柯橋就是看中了這里眾多的紡織企業和應用場景,多年發展下來,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地方和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樣地,鄭德均不僅在推動柯橋紡織業數字化進行發展同時,他組建的團隊也“筑巢引鳳”,為柯橋吸引不少專業人才,“我們通過全職引進的方式聘用了不少專業工程設計人員,其中還不乏紹興本地人,讓他們有機會回到家鄉,為家鄉建設出力。”
奮斗不停步,追夢再出發,鄭德均下一個7年計劃也與柯橋紡織的發展緊密相連,未來將繼續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紡織業添磚加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出現一個專業性技術支撐平臺,充分結合本地高校的創新研究優秀、企業的市場應用優勢、政府的資源整合優勢,通過政產學三者協同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最大的助推力。”他說,“當我們將全柯橋的資源都調動起來,一定能快速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讓柯橋紡織邁向時尚、科技和國際化!”
(文/圖 大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