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紡織企業品牌創建能力
記者日前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獲悉,今年,該辦公室從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跨界合作、開展價值評價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構建紡織行業品牌培育長效機制,提升企業品牌創建能力,發展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品牌企業,促進我國紡織強國建設進程。
我國是紡織大國,紡織行業對國民經濟始終發揮著“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的重要作用。”但在國際市場缺乏有競爭力的品牌、知名品牌和企業擁有量與產業規模不相稱,是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由大到強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國為此出臺了相關措施和目標。其中,《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5~10個,國內市場認知度較高的知名品牌100個”的發展目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2011年發布的《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也確定了以培育一批“知名產品品牌、知名企業品牌、知名區域品牌和知名國際品牌”為重點,推進品牌強國建設。
為實現上述目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09年專門成立了品牌工作辦公室,從全行業品牌建設薄弱點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2013年為例,該辦公室就組織制定了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行業標準,編制了中國紡織行業(絲綢、羊絨)品牌年度發展報告,確定溫州、深圳、海寧、廈門為全行業首批區域品牌試點地區,與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合作組織品牌與商場對接,舉辦紡織服裝品牌培育管理系列公開培訓課程等。同時,還夯實了一些有助于行業品牌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包括完善了品牌數據庫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網門戶網站、建立了品牌培育專家信息庫等。
據介紹,今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在促進行業品牌建設上,仍將創新舉措,力爭實現品牌培育長效機制建設的新突破。首先,大力推進會商機制落地,優化品牌發展綜合環境。與工信部等相關部門溝通,推進會商機制進程,積極反映企業訴求,爭取各方對紡織行業品牌建設的政策支持等,推動紡織工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和紡織服裝產業融合發展,加強中國特色服飾文化建設,營造支持自主品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其次,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促進跨界交流與合作。今年,擬與化纖協會組織4~5家粘膠長絲或竹纖維企業與服裝或家紡設計師互動合作研發典型示范產品,在面料、服裝、家紡行業重點展會期間舉辦2~3次聯合推廣活動,以帶動后道品牌企業對粘膠纖維的了解與應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創新。同時,針對服裝家紡品牌企業開展面料需求調研,組織挑選優質面料企業與服裝家紡品牌進行商務對接,通過面料產品信息電子查詢、面料樣品實物挑選和洽談等加強全產業鏈協作創新水平。幫助品牌企業與百貨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促進零供溝通交流,進一步推廣電子商務的普及及其他商業模式的創新。第三,推進區域品牌建設,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優勢。協助深圳、溫州、海寧、廈門4個區域品牌試點地區制定區域品牌建設規劃;以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網為依托,加大區域品牌宣傳力度;與地方政府攜手開展有特色的活動等,努力探索以區域品牌建設帶動地方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此外,該辦公室還將啟動年度品牌價值評價工作,擬發布一批品牌價值超5億元企業,打造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價值權威發布平臺,增強國際國內行業話語權。
3月1日,由工信部支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起草的國內首個行業品牌培育管理標準——《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通用要求》,已正式實施。目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辦公室正在著手服裝、家紡兩個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的編制工作,并以111家重點跟蹤企業和64家品牌培育試點企業為重點,以試點區域品牌建設為依托,選擇品牌建設基礎較好的地區和企業分層次開展標準宣貫,引導一批服裝、家紡企業按實施指南,制定品牌戰略規劃,建立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提升企業品牌創建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