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阻礙了制造行業質量提升
記者了解到,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新產品銷售比重不高已經成為不利于我國制造業質量提升的趨勢之一。自2009年以來,多數“中國制造”新產品銷售比重連續下降。其中,2012年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煙草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新產品銷售比重下降幅度較大,分別較上年下降了13.65%、6.33%、18.39%、3.72%。從發展方式上看,長期以來中國制造業依靠技術引進和模仿制造,在大規模投資基礎上快速形成了龐大生產能力,但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也產生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湯姆森路透 評選的“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中,2011~2013年我國企業連續3年無一入選。
另外,制造業研發投入比重偏低也在影響著制造業的質量提升。有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2012年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僅達到1.87%,且較上年1.99%的水平略有下降,而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0.85%。國際上普遍認為這一比例達到2.5%時,企業方可維持生存,達到5%以上時企業才具有市場競爭力 。
從行業看,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嚴重偏低,分別只有0.21%,0.18%,0.24%,0.26%。與國際比較看,中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為1.1,而美國的這個數值是4.0、日本3.4、德國2.3、法國1.7、英國2.6、韓國1.9。其中,中國高技術產業研發經費占制造業研發經費的比重為26.3%,同樣遠低于美國73.3%、日本41.2%、德國34.3%、法國48.5%、英國62.8%、韓國58.7%的水平 。
記者還了解到,“中國制造”的產出效率較低,專利結構性差異大等因素也不利于制造業的質量提升。據統計,2012年中國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為15.2萬美元,相比于美國37.0萬美元、日本30.5萬美元、德國30.4萬美元的水平嚴重落后 。而從產業結構看,我國具有高產出、高附加值特性的高技術產業比重不足,低端產業比重高的產業結構限制了“中國制造”產出效率水平。
從行業專利的角度看,我國部分資源密集型行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專利水平落后。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每億元產值擁有的發明專利分別僅為0.04項、0.04項、0.05項,與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相差三十余倍。同時,國內專利維持時間普遍較短。在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維持時間10年以上的專利僅有5.5%,而國外維持時間10年以上的達到26.1%。從數量上來看,國外在華維持10年以上的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0.5萬件,是國內數量的近4倍 。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